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姬二叔
姬二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844
  • 关注人气:5,0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5后秒辞:为何年轻一代的“工作观”更走心?

(2019-01-04 21:03:59)

95后秒辞:为何年轻一代的“工作观”更走心?
无论是现代社会,还是古代社会,工作对于一个人的意义,从来都是生活之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作就是谋生的途径,工作兴趣,工作环境,好像人们并不在意,甚至也是没得选。不过,近来社交媒体上,人们津津乐道“95后秒辞”的话题,主要讨论“95后离职频繁”的现象。


甚至,当人们列出“95后辞职理由”的时候,不免能感到些许“矫情”。公司环境不好,电脑太烂,午餐难吃,人际关系复杂,感觉力不从心,想辞职歇歇。并且,有相关研究性报告显示,95后的“离职率”相当高,平均7个月就辞职一次。


对于这样的“现象”,人们普遍觉得现在的孩子“不经事儿”。从某种意义上讲,类似的标签,曾在80后身上也出现过。可是,时过境迁,比起“80后的矫情”,“95后的矫情”好像更为强势。然而,这种评价的标准,却只是从对工作本身的坚持而言的,并没有细分到“工作周边”。


坦白讲,很长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工作者,在职场雇佣关系上,其实是完全被动的,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主动选择权的。甚至,很多人为保全自己的工作,即便受尽凌辱也依旧坚持不辞职。说到底,“生存线”在老板手中,所以就不得不任人宰割。


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人们对于工作本身的选择,已经呈现“双向性”。虽然,人们总说“就业难”,但是,从普遍就业的环境来看,相对还是宽松的。只要个人工作能力相对扎实,找工作基本上不是什么大问题。至于,工作本身的“进阶”,又是另一回事儿。


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们定性95后“不愿将就”,更注重自我感受和发挥个性的说法,其实是比较公允的。但是,主流的工作认知上,总觉得这属于一种“丧性态度”,与人们强调的“正能量”有些唱反调。甚至,一些企业的老板“倒苦水”,“哭丧”企业经营不易,希望年轻人“且行且珍惜”。可总的来讲,都难免裹挟个人倾向在里面。


就“95后秒辞”来讲,其实反映出现代年轻人一种较为好的生存处境。作为“年轻一代”肯定有一定的“生存压力”,但是转换工作的过程,却并不会击穿“生存底线”。这种情境下,工作者在雇佣关系中,就不再会显得那么被动,也更容易主动维护自己的劳动权利。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老板“给口饭吃”就是天大的义理。作为劳动者就应该顺从,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即使工作的不开心,也不会对老板“不客气”,普遍来讲,人们处在一种相对压抑的工作环境下。这也导致,老板们总喜欢“阶级狩猎”,视员工为眼中“猎物”。


只是,随着人们物质底线的逐步丰盈,暂时不工作,并不会影响生活的时候,“秒辞”就应运而生了。所以,我们常讲,未来的商业之争,肯定要回到人本身。企业服务不好员工,员工自然就难以服务好消费市场。从商业运行的角度看,这或许才真正回到商业本质。


普遍的鸡汤理论,干自己喜欢的,情愿的工作,更容易激发人们的工作潜能,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因很长一段时期,人们并没有这种主动的工作“选择权”,就导致有这种想法的人们,被视为太过理想主义。可事实上,作为正常的雇佣关系来讲,本来就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彼此服务的过程。


虽然,难以实现人人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不等于“理想的工作”不存在。当然,这里的“理想工作”并非不需要付出和不劳而获,而是从兴趣和意愿角度而言的,人们是主动的。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更偏向“走心”一边。


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一代”是幸福的,起码可以自由的选择工作,即便所生活的时代,工作相对竞争激烈,但是,努力的人,还是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看“95后秒辞”的现象,似乎就能更为理性和接纳。毕竟,这算是一种“雇佣关系”的文明过程。


人能更为自由的选择工作,就代表可以更为自由的选择生活,这在因果关系上是肯定的。所以,在看待“95后秒辞”,除却看到其中的负面作用,更要看到其中的积极作用。甚至,从雇佣关系的平衡上讲,只有反馈和被反馈形成呼应,那么机制才能更为完善。


很多时候,我们在评判“年轻一代”时,容易被成见蛊惑。比如,认为“年轻一代”吃不起苦,比如,觉得“年轻一代”工作散漫。可事实上,这些评价标签,很多都是想象的标签,在具体的工作上,体现的并不明显。说到底,“年轻一代”受教育水平都不错,基本的工作意识,较早的就形成了。


所以,当我们认为“95后秒辞”有些丧的时候,其实也应该反思一下主流的“工作观”,我们不能说“95后秒辞”值得效仿,但起码也要通过现象本身,窥探到“年轻一代”对于工作本身的新需求。只有如此,现代企业才能更好的团结员工,创造更多效益。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