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一月倒欠老板:底层劳动者的利益为何总被践踏?

近日,一个16岁女孩在西安某私房菜馆做服务员时,月底结算工资“竟然倒欠老板195元”。坦白讲,就是活白干不说,自己还得倒给老板钱,真是荒唐的“无底线”。甚至,对于这种“倒欠”的事实,还有一板一眼的工资条,里面最抢眼的就是旷工一天扣500元,可是基本工资才1800元,着实有失妥当。
只是,类似这样“克扣工资”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并不少见。一般来讲,正规的企业,这样的事情应该基本上不会发生。这倒不是说,企业家有良心,而是规模大的企业,被监管的力度更大,而且员工的维权意识相对也强,所以,企业是不会冒险打克扣工资的主意,起码想继续发展下去的企业不会这么干。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之所以能壮大,也是因为正规化建设而来的结果。不过,一些作坊型,个体型的企业,就不一定会如此。如“私房菜馆”这类企业,老板基本上是一手遮天的,无论是“雇佣规则”的设定,还是薪酬待遇的多寡,基本上没什么原则性。
在一定程度上,规则都是“霸王条款”,被雇佣者都是相对弱势的。所以,类似作坊型的企业,员工的流失也很大,除却几个核心职位相对稳定,大多数人真是“人来人往”。而且,坊间流传,一些老板之所以“克扣员工”,是因为他(她)们并不担心没人干活,因为类似“服务员”,“洗碗工”不愁找。
所以,他(她)们“克扣”一茬算一茬,“逼走”一个,就算“赚了”。甚至,他(她)们深知,一些底层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并且出门在外,也不会找什么大的麻烦。所以他(她)们即便明知违法或不妥,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代价和后果。
这种情境下,“底层劳动者弱势”的雇佣环境就形成了。而且,很多底层劳动关系的建立,根本没有什么“雇佣合同”,即便诉诸法律,情势也不一定有利。总之,在普遍规则意识羸弱的环境中,底层劳动者的尊严,权利,被践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时不时就能听到“农民工讨薪”和“服务员被坑”的闹剧,所以,是该抄检一下背后的根源,让我们明晰其中的症结。
底层劳动者“弱势”是一种“封建遗毒”。纵观古今,底层劳动者“弱势”的固化认知,基本上没什么大的改变。虽然,现代社会有劳动者保护法,但是对很多底层劳动者来讲,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因为,很多底层劳动者的认知意识里,总觉得自己的饭碗是老板给的,不能跟老板对着干。
这种“封建遗毒”的勾兑下,让很多人就有了认栽的想法。事实上,就劳动关系而言,员工并不欠老板的。因为员工干活,在除却薪酬后,老板还是赚的比员工多。从某种意义上看,老板感谢员工才对。但是,现在的大环境里,却完全搞反了。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毒鸡汤”横行在老板的朋友圈。常见的如“离开平台,你什么也不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种将老板或公司当作救世主的逻辑里,无疑是从逻辑上矮化员工的立场,从而彻底击垮员工的对抗意识,想来也是够恶毒。
“劳动维权”门槛高导致无人问津。很多人说,出现“克扣工资”可以诉诸法律。是的,这个没毛病。但是,对于很多底层劳动者来讲,一方面不懂相关的法律,一方面维权成本对他(她)们来讲也很高。所以,就导致有维权的路径,却无人问津的现象。着实值得深思。
不懂法律,实际上和维权意识淡薄基本是一致的。维权成本高也很好理解,就是忙于生计,耗不起。而这也是老板敢玩“克扣戏码”的主要原因,试想,如果绝大多数劳动者,在遇到克扣工资的时候,选择“劳动仲裁”,想必也就没有老板敢使坏。
说到底,除却监管不力的情况,人们维权的意识淡薄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所以,就维权的费用而言,如果有一定的公益性纳入,可能就会促使很多人去积极维权。当然,在惩罚“克扣者”方面,也应该加大力度,让“克扣者”明白,践踏劳动者的尊严不仅可耻,而且会付出沉重代价。
底层劳动关系的维持仅靠“道德契约”。坦白讲,底层劳动者与老板的关系,多数没有“法律契约”,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雇佣合同”。这种情况下,老板与员工之间,都靠“道德契约”维持着。可我们知道“道德契约”是最靠不住的。
只要一方撕毁“道德契约”,就代表完全撕毁“道德契约”,因为根本没有一个组织,能掰扯明白道德层面的纠纷。所以,我们常讲,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法律的应用频率越高,文明程度就越高。因为,像经济层面的纠纷,道德的公平基本上是失效的。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克扣者”是道德卑劣者。在他(她)们的眼里,或许利益比道德重要,但是,当手段过分卑劣时,即便法律路径不会把他(他)们如何,但道义上总会收到相应的报复。说到底,道德是羸弱的,但道义却充满血腥。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