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错票谎称有炸弹:公域人格缺陷是一种病

有媒体报道,广西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一名女乘客自己“买错机票”,却在机场吵闹,并“谎称”飞机上有炸弹,为确保航班安全,工作人员立即对登机乘客和行李全面清查,因此,航班延误两个多小时。最终,女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类似扰乱公共秩序的事件,已经不是头一次发生。比如“拦车门”(火车或动车)事件就发生过多次,无论是官方的“惩治力度”,还是民间的“厌恶态度”,都一再强调“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只可惜,发生的归发生,对于那些“巨婴”而言,好像所有的情境都服务于“私域人格”似的,于是他(她)们丧,并且无法无天。
好在,无论是“公共法则”,还是“道德圭臬”,都较为一致的倾向于“公域人格”的规范,以保证公众在同一空间,同一秩序中,能有更为高效的行动效率。于此,每当出现类似“买错票谎称有炸弹的事件”时,人们总会感到愤懑。即便,类似的事件没有直接导致周遭的人身伤亡、财物损失。但是,对于公共秩序的侵扰、个体时间的耽误,但凡估算起来,也是不小的损失。
不过,有人会觉得,这类“始作俑者”或许是缘于常识的匮乏。事实上,这种同情的逻辑,并不是建立在真实事情的发生上得出的结论。就事论事,不管是“拦车门”(火车或动车)事件,还是“买错票谎称有炸弹事件”,涉事者都是成年人,而且他(她)们的目的很直接,就是希望通过“极端行为”,让公共交通为其开绿灯,使其能有周转时间,进行纠错或等候。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始作俑者”显然很鸡贼。但是,我们要清楚,如若类似的逻辑仅是运用在“私域情境”中,真的没毛病。但是,放到“公共情境”下,显然就是一种无底线,无规则,无边际的肆意行为,不仅对自己于事无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到公共利益。
所以,我们有必要就“私域人格”和“公域人格”进行相应的辩析,对类似“公域人格”的缺陷者,进行一下具体的剖析,以此明确个体在公共情境中的边际和行为。这不仅对“公域人格”的缺陷者是一种再教育,同时也给批评者们提出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向,而不只是单一的谩骂和抨击,
其一:“私域人格”可以犯浑,但“公域人格”的底线是不影响他(她)人。
在一个文明健全的社会里活动,个体既要保持独立的个性,也要尊重群体的规则。在私下的领域里,独自犯浑,想怎样就怎样,就算自杀都“没人管”,只要不影响别人和公共的利益,一切都容许做。但是,我们要清楚,这是在“私域中的尺度”。
个体但凡踏入群体环境,就要知道并懂得群体的规则是什么,并能逐一接纳和遵守。否则,在无法融入群体的同时,也会让群体厌恶。就如,一个人在洗漱间裸体沐浴,没毛病;但要是走在大街上,衣衫不整都有可能成为公共环境的瑕疵。
很多事情,本质上没变,但区域的站位一变,意义和反馈就变了。所以,我们常讲,私底下犯浑没人管,公开场合要是不得体,都算是一种人格缺陷。于此,我们很清楚,“公域人格”就是要做到不影响他(她)人。
其二:确实存在一些“巨婴”,他(她)们不知道什么是规矩。
坦白讲,现代社会中,人类就“生理意义”与“智识意义”上的童年已经错位。一个20岁年轻人对世界的了解,很可能比60岁的老人更清晰。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这确实是存在的。所以,对于那些看起来身体早已成年的人而言,也并不完全确信他(她)们的智识也成年了。
所以,出现“买错票谎称有炸弹事件”、“拦车门”(火车或动车)事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有些人确实没长大”。他(她)们所谓的成年,仅是一种体征的,年龄的,表象的,可骨子里,灵魂里,认知里,还处于“婴孩阶段”。
于是,他(她)们“恶作剧”、“胡搅蛮缠”。最终,只能接受公共法则的审视和公共道德的审判,以此来重塑他(她)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说到底,“私域环境”里没有被教育好,“公域环境”里必定受挫。
其三:“公域人格”不是从众,“私域人格”不是自私。
很多人谈到“公域人格”,会认为是从众的表现,可事实上,这完全是两码事。“公域人格”是指个体在公共环境中表现出的具体行为,它仅是一个人在特定区域的角色扮演;而从众本身指的却是个体在群体中迷失的相关特征,所以本质上不是一回事。
同样的“私域人格”与自私也不沾边。不过,我们却要清楚,在“公域范围”内的“自私”、“不懂事”、“不守规则”,很可能放到“私域范围”里就是一种“无所谓”的表现,本质上人格没有变,但是区域在变化,人格表现就得同时作出变化,否则就是一种“人格缺陷”。
所以,我们常讲,每一个人都是演员,每一个场景里都是新的剧场,剧场不同,剧本就不同,而且剧场和剧本会设定一种潜在的氛围和规则,这就要求“演员”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欲望去“演戏”,而必须按照设定和规则“演戏”。
因此,我们就能确定,在公域范围内的“失格”,与演员不按照剧本演戏一个道理。演员可以称之为:“演技残缺”;而常人就是所谓的:“公域人格缺陷病”。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