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寒假回家前后对比:落差背后是亚文化的沸腾

(2018-02-24 14:03:15)
大学生寒假回家前后对比:落差背后是亚文化的沸腾

社交媒体上,“大学生寒假回家前后对比”的话题被热议。一边是现代时尚的“城市风”,一边是地气浓郁的“乡村风”。人还是那人,可看起来却判若两人。不管是美化成“回家的洗礼”,还是自嘲走进“丑容院”,或许都不是话题本身最深处的声音。

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里,最接近风潮的群体,如若就潮流论潮流,似乎很难有“存在感”被溢出。于此,在传统的春节里,想要继续拥抱高能的“存在感”,大抵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便是“逆向审美”或“落差激化”,表面上看似在表达自己的“衰样儿”,实际上是为凸显常态时的“帅气儿”或“美呆儿”。

我们能想象得到,城市里的“Lucy”和“Jack”,在回到只有家人的环境里,是如何变成“翠花”和“二楞子”的。可这些都不会否定,大学生在“城市的人设”。当然,敢于玩这种“逆向审美”的人本身,首先必须是个“美女或帅哥”,要不然真的就成为“车祸现场”,从此人设崩塌,再无朋友。

实际上,这种逻辑也很好理解,就跟春节时亲属见面一样,混的好的才敢谦虚自己混的差,要是真混的差,问的的人都比较紧张,生怕问错后生出乱子。说到底,“落差激化”这种逻辑本身,就是需要“有本钱”(物质的,身体的,精神的),不然真是玩不起。

从这一点上而言,我们或许也就明白,为何在社交媒体上“晒落差”的人,即使丑也能传递出淡淡的“帅气或美颜”。这就不得不承认,看似自黑的路途上,实际上是一次曲线救国的炫美或耍帅的运动。

如若将这种群体运动钦定,大抵就属于亚文化的沸腾。这场亚文化运动中,如若从群体的参与性上去看,终究还是难以逃脱鄙视链文化。因为在参与性上,“颜值的门槛”硬深深摆在那里,想玩转“自嘲或自黑”,首先需要确认自己到底“美不美”或“帅不帅”。否则,真的会成为笑柄一黑到底。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在物质上并不匮乏,所以造就他们,并不会因表面的形式落差而留有自卑。他们更希望通过真实的生活展现,将自己固有的高颜值和好身材,更全面的展示出去,体现自己不一样的存在感。

于是,“翠花”变得更亲和,“二楞子”变得更爷们,这些在生活近处的气质,非但没有冲散往日的人设,反而是对大学生在“城市人设”的强力加持。说到底,越是浮躁的社会里,人们越看重真实。越是城市化的整洁,人们越希望看到乡土的不拘小节。

坦白讲,这和村里人照全家福那种仪式氛围是一个道理。平日里再怎么土气,再怎么不修边幅,可要是展现在正经场合或者拍照留念,几乎是清一色的严肃和认真,西装和皮鞋。有时候参加宴会也能看出来,城里人清一色休闲装,可村里人却正装加身,皮鞋走道。

不得不说,缺少什么就加强什么。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性补偿的逻辑存在,那些在城市里念书的孩子,才会回到家里作出反常的姿势,说明自己也有弱鸡的一面,并以此证明自己丑中也带美,乡土也暗藏时尚。

所以说,在这场看似大学生都可以玩的社交对照大比拼中。实际上,依旧是一小部分人的“存在感实证”和“人设升值游戏”。不得不说,看似是对落差激化的话题追逐背后,实际上是亚文化的一次沸腾。

而这种沸腾的气泡,依旧是少数人的吐纳。但凡不确信自己是美女或帅哥的人,就尽量谨慎参与。否则,当回家前后都是车祸现场时,这场游戏也就真的成为一场“杀丑运动”,彻底成为那些不自知者(颜值差的同学)的葬送道场。

尼采说:“我要借助我的孩子们进行补救,恢复我是父辈的孩子,同时借助一切挽回未来,也就是这个现在”。实际上,亚文化本身也是如此,都是借助反差的映射,衬托拥有的光芒,使其更加突出,更加烂漫夺目。

大学生如此,走入社会的人们也不例外,因为“亚文化”本身,就是实证存在感的道具。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