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到底要不要活成“准高考生”的样子?

(2017-12-09 13:41:31)
我们到底要不要活成“准高考生”的样子?

社交媒体上,一张“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的照片“被玩坏”。只是,热议重点不在“睡觉”的问题上,而是一觉醒来“卷子”都成“被子”。各种测试卷,复习题,答题卡,学习报都在其中,所谓“经历高考”,貌似必须“遨游题海”。这样的体验,对于一个“准高三学生”而言,基本上算是常态。睡眠的不足,导致多数人都萎靡不振。不管能不能考上,既然打算走“独木桥”,就都能“熬凌晨”、“起五更”。所以,出现能“打盹”的空挡,自然不会放过。

于此,在社交媒体上,舆论的风向并没有显得“很丧”,而是吹起一股“怀念风”。“学霸”和“学渣”放下包袱,在戏谑的语境中纷纷述说自己当初努力的样子。很多事情,一旦成为记忆,就不再那么煎熬,反而在人生的意义上,显现出别样的色彩。

记得高三的时候,总听那些“过来人”说,上大学后,可以“睡到天荒地老”。当初总是不信,可后来发现,很多人上大学后着实可以“一直睡”,因为“没人管”。当然,这一切还是看自己的选择,很多人高中“缺觉”,上大学后“还缺”。因为“努力这件小事”往往只看自己,真的和环境没关系。

有的人在高三“睡不醒”,有的人在高三“活剥一张皮”,不同人的记忆自然会有不同的感触和结果。但对于一张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身上盖满试卷的“照片”,却应该有着同样的触动。青春真美,青春易逝,哪怕是一场“笑料”都让人感到怀念。

“这一幕”告诉很多过来人,“曾经的我们”是有梦想的,即便有做不完的试卷,睡不醒的大梦,但那时是快乐的,对未来是有憧憬的。只是,多年后的现实告诉“我们”,老师曾经所说的“上大学后一切就OK”真的很不靠谱。说到底,毕业后才算是真正的人生开始,上大学只不过是还在积蓄能量而已。

作为过来人而言,面对过去的“真实”。如若说是怀念,不如说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宣泄。很多都市里的上班族,工作节奏之快不亚于高考复习时段的负荷,所以在睡眠问题上,虽然也很困,但没时间补。相信这部分人在看到“曾经的自己”,不免有所感叹。

这样的事情,在触动我自己的同时,也让我想起一个年轻读者与我的谈话。她刚毕业不久,算是职场新人。大概意思是:“工作很忙,加班很多,导致只有工作,没有生活”。当然,还有工作的细节也不是很愉快。我没有给予过多的评价和建议,只是告诉她要多调整自己,顺带和她一起吐槽他的上司。

与她谈完话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个体到底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生活?是为达成目标(欲望)而不情愿的被消耗,还是为保存能量逃离消耗的环境。这或许对于常人而言,是较为常见的困境。

就如同样面对“高考”。有的人拼死拼活,也要考上理想的学府,过程虽然苦累,但内心是情愿的。但也有一些人,虽然拼死拼活,同样进入“理想学府”(父母的理想或生活的理想),但内心却不快乐,因为“初衷”里没有自己。于是,前者无畏,后者恐惧。因为,“没有自己”是没有未来的。

后来那个年轻读者告诉我,她心态有变化。是因为一句话:“跳槽是为去更好的下家,而非离开一个糟糕的现东家”。我为之一怔,并为其感到高兴。因为在她新的计划里,她给自己预设好一个“美好的目标”。就如拼死拼活也要上理想学府的“准高考生”,这个时候她是“有自己的”,而非那个带着情绪上班的“矫情妹子”。

我们到底要不要活成“准高考生”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取决与“准高考生”的苦情困境,而是在于一个人的“未来预设里”有没有“自己”。这或许就是为何有人看到“照片”会怀念,而有人看到“照片”却无动于衷。

同样的道理,我们就很容易能理解为何那位年轻读者最后能释怀?环境没变,上司没变,唯独自己的认知在变。过去想逃离是因为“环境不适”,“上司不淑”,而却没有考虑自己的未来。而现在的心气却是“只有成长才能抵达更好的归宿”,看起来很鸡汤,但却很实用。

英语中有句短语:to enjoy one's self(尽情享受)表述的就非常生动。比如,人们会说:“he enjoys himself in Paris.”(他在巴黎尽情享受。)而不说“他享受巴黎”。就如一个人努力为高考复习或为职场打拼,结果里一定要有自己的享受和希冀才算健康,要不然谁会为“高考”和“职场”本身存在呢?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