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姬二叔
姬二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844
  • 关注人气:5,0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文化里的“怕老婆”为何总会被玩坏?

(2017-11-07 23:37:35)
亚文化里的“怕老婆”为何总会被玩坏?

江苏盐城一男子醉驾被交警带去询问,中途“手机突然响起”,交警表示不能接。男子突然双手合十,乞求交警让他接电话,称这是媳妇打来的:“问他在哪儿,不接他肯定就没命了”。这样戏剧的性的一幕,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被玩坏”。人们早已忘掉“醉驾”的大背景,齐刷刷的聚焦在“媳妇电话,不接肯定没命”的话题上进行发酵和戏谑。即便,很容易看出醉酒男子有故意撒泼的迹象,但依旧没有打消人们在“怕老婆”这种亚文化里的狂欢。

之所以“怕老婆”这种桥段会被关注,某种意义上说明女性在两性交往过程中,依旧处于弱势的一方。于此,整个社会在表达女性权利的时候,总希望通过弱化男性形象来强调女性的地位。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依旧是一个男权大于女权的社会。即便一再强调女性是“半边天”,但也只是个别女强人能做到,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绝大多数女性还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

这也导致在婚恋匹配上,男性的整体条件似乎必须要比女性的整体条件强一些(主流婚恋观中,不排除个别情况),女性才会去选择。所以,这也很容易理解,为何大多数婚姻中,都要求男性买房、买车,都要求男性给以一定的彩礼保障。说到底,还是因为普遍人们认为女性比男性弱,需要男性有足够能力才能保护女性。

但与此同时,女性又不希望因为自己本质上的柔弱,就失去现代女性的“基本尊严”。于此,就在民间形成一股以“怕老婆”为荣的风气。并赋予其很暧昧的内涵:“认为怕是一种爱”。最早流行的时候,着实可以这样去理解,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怕老婆”本身已经发生实质上的变化。

仅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因为“真爱”而“假怕”,而绝大多数“怕老婆”的男性,是因为婚配关系上的不平衡而怕,这就导致一种看似暧昧的关系瞬间紧张起来。因为,我们很容易能想象到,如果一个整体条件相对弱势的男性,为表达真我而选择与妻子平起平坐,很有可能夫妻关系马上失衡,长久以来被奉为上人的妻子,自然就会恼羞成怒,家庭关系也就会降到冰点。不少男性着实不想让家庭关系破裂,于是只好硬挺。

生活中这样的夫妻,其实存在很多。表面的和睦之下,实际上是以牺牲一方的尊严为代价。有的人能忍辱负重,也就一辈子过下去;有的人一旦被压抑到极点,自然也就选择逃离。说到底,不平衡的婚姻,仅仅靠碾压一个人的尊严去平衡,终将岌岌可危。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就能很好的理解,为何一句“媳妇电话,不接肯定没命”就能引发万千感叹和无数戏谑。说到底,没有伤害就没有调侃。越是想通过轻松的氛围去解构的死结,越说明这种死结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显学,只是迫于某种压力,它总是在犄角旮旯里隐隐作痛。

相信每一个男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怕老婆”,这与“直男癌”本身并不冲突。因为在理想婚姻配对中,能彼此平权是每一个人都愿意接受的愿景。只是在现实的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难以如愿。于此,只能通过“亚文化的方式”去宣泄不满,通过“亚文化的方式”去表态不平,通过“亚文化的方式”去渴求平衡。

当然,在“怕老婆”的另一面就是“不尊重老婆”,这两种不平衡的两性关系,已经成为男女性互黑的主要趋向。男的说:“你真是个母老虎”;女的说:“你他妈直男癌”。说到底,谁也不认为谁的人设好,却总觉得自己天生骄傲。到最后,只能在互黑的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每每出现一个“极品桥段”(类似“媳妇电话,不接肯定没命”),就总会被玩坏。说到底,压抑的太久,总需要一个出口去释放。更何况当“车祸现场”是别人家的遭遇时,就更能举重若轻的去驾驭,那种轻车熟路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在家排练过好多次一样,就等给个出口全面迸发。

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人的婚姻充满扭曲。总以为彩礼可以定乾坤,总以为房车可以保幸福。可是当真正从婚姻开始的时候,才发现观念平衡的重要性。人们常常笑话“怕老婆”者,却忽略“不尊重老婆”的灰暗。说到底,如若一件小事(类似“媳妇电话,不接肯定没命”)就能搅动人们的神经,大抵就说明这样的事情在日常已经很普遍,多数人或许是碍于情面“说不得”。于是,借助”别人家的桥段“发挥一下,就成为化解自己内心愁绪的绝佳选择。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