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骗死”徐玉玉竟是同龄人,智商为何输给了常识?

(2016-08-27 11:21:11)
    徐玉玉被“骗死”,几乎都收到过诈骗信息或者诈骗电话的我们,瞬间起义了,社交媒体之便,发声之易,让这个老毒瘤,终于可以有所撼动。多方警力配合协调,诈骗嫌疑犯最终落网。对于这样一件事情,新闻媒体持续报道,社交媒体热度不减,不管是从个案维权还是社会规范看,或许都该治一治了,因为骗子得逞,好人战兢,真不是一个好的模式,今天我们暂且不过问造成这种土壤的因素是什么,先顺着落网嫌疑犯的特征来看看“套路”是怎样炼成的。

    从落网嫌疑犯的年龄来看,似乎与徐玉玉属于同龄人,但是套路之深,却可以毙命。对于“徐玉玉们”而言,却充满了悲鸣,他们并非弱智,甚至智商较高,却在常识面前输给了一群早已不念书的同龄人,着实让人感叹其中的无厘头。短短几天之内,接连发生两起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继而发生心脏骤停离世惨剧。反映出了,学生们涉世不深,常识薄弱,对于一直以来以高考为先,以知识为重的学校教育而言,似乎常识教育总是缺位。所以对于社会,面对常识,学生们近乎没经验,所以被骗这种事情,似乎就成了一种宿命,能否躲过就看运气。

    对于常识教育,一直以来被忽视,主要还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觉得这种生活的知识并不需要特别学习,对于以分数论成败的知识教育被围得水泄不通,一方面来自教育模式的困局,另一方面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于教育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谋生教育的层面,对于人的教育理解基本上被忽略,所以才会出现高智低能的怪圈,当一个能考取名牌大学的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竟然如此低能,这样的结局你是否觉得很荒诞,我们对于常识的认知难道非得以性命之训来挑战,代价或许真的太高了。

    回到这次诈骗案的蝴蝶效应上,我们似乎也看到,对于社会之恶,只有到了草木皆兵的时候,才会惊醒人们的集中关注,才会动用法治的手段去破解,对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太多人一直被伤害,欺骗,但只能是在道德的意识里破口大骂,因为太多时候,就算报案,貌似金额不够大,破案成本高的理由,都会让我们只能死了这条心。

    对于“徐玉玉们”而言,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同龄的人们更多懂得常识,让社会中的追问精神不在缺位,否则他们一如既往会成为时代的“祭品”,成为这个常识稀薄社会下的孤魂野鬼,所以接下来要做的,除了严惩落网的犯罪分子之外,或许常识教育也该注入孩子们的教育里,不然下一个“徐玉玉”只是时间问题。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