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骗死”准大学生的逻辑为何充斥着你的生活?

(2016-08-25 00:42:54)

    一个即将开启人生理想的准大学生,因为被骗走9900元学费,最终在郁郁愤愤的情绪中,离开了这个充满谎言的世界。在报案路上,大雨滂沱,父亲的三轮不再那么动情,因为贫苦人家的女儿,终究顶不住血汗钱丢失带来的重压,于是心脏停了,她走了。

    今年18岁的徐玉玉家住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道,是临沂第十九中学高三应届毕业生。因为母亲残疾,父亲靠在工地打工挣钱,徐玉玉家境贫寒,生活节俭,学习也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今年的高考中,徐玉玉以568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录取专业为英语,入校报到时间为9月1日。这样的局面,对于徐玉玉和她的家庭而言,本应该对未来满怀憧憬,但是这样的一击似乎一切都落空了,人没了,似乎一万元的学费已经不重要了,就算骗子被伏法,学费被追回,貌似悲剧已经注定,无法挽回。对于我们这些围观者而言,似乎除了感叹自己没有被骗了,却依旧活在充斥着“诈骗信息”的世界里,着实也算另一种悲哀。

   徐玉玉去世后,社交媒体上形成了强大的共振,因为类似诈骗的逻辑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收到诈骗电话已经成了一种家常便饭。似乎,每一个人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很天真的人被骗。于是,被骗过的人们,越来越自嘲,拿诈骗者们调侃,也算一种诙谐的乐趣。然而,对于这种诈骗逻辑的存在,顺着徐玉玉的悲歌,有必要扒一扒。

    骗死逻辑01:被骗者多数阅历少,套路面前易懵逼

    不管是徐玉玉,还是你所面对的生活里,大凡被骗的人,都阅历不多,涉事不深,所以有时候想想,套路这种东西,即便自己不用,也要看清楚。否则,生活在这个世界,懵逼和受伤总是会形影不离。对于诈骗犯而言,他们眼中的被骗者,好似一个个样本,诈骗信息撒出去,讲的是概率,才不会良心发现呢?

    
    骗死逻辑02:犯罪成本低,破案成本高

    对诈骗行为而言,方式就是短信和电话,成本并不高,因为对于群体而言,都是概率事件,总有一些人警惕没那么高,所以会有人把防线留给警察叔叔,不过,对于电信诈骗而言,基本上都是跨省的案件,破案尚有难度,除非事件被高度关注,才有能被抓典型,全力以赴破掉虎穴。

    骗死逻辑03:管理“缺位打盹”才是罪魁祸首

    部分电信运营商、电信增值服务商在将业务层层转包后,并未采取有效的监管机制,因此违规经营、管理松懈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地方电信产品登记管理不够规范,消费者不需实名登记也可买到群发短信卡、SIM卡等。犯罪分子可以大肆购买手机卡,用于拨打诈骗电话、发送诈骗短信。诈骗得手后,迅速销毁卡号,再购买新卡继续作案。与此同时,有些银行对批量开卡、委托办卡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犯罪分子可以通过一些渠道轻松获得“无名银行卡”,在作案后将其扔掉,逃避追捕。

    回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似乎我们应该借鉴一下国外的经验,从不少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首先做的就是推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对电话用户以及电子邮件用户进行教育,增强公众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得用户在甄别电信诈骗、垃圾短信上具有绝对的主动权。以美国为例,美国治理电信诈骗主要依靠两部法律:《电话消费者保护法》,另一部是2003年生效的《控制非自愿色情和推销侵扰法》。两部法律明确规定,不得向消费者发送与商业营销、产品推广、服务广告有关的垃圾短信。用户只能在两种情况下接受此类手机短信:一是明确表示同意接收;二是这些短信用于紧急情况。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根据《电话消费者保护法》推出“不接受电话推销名单”服务,全美任何座机和手机用户都可在这项服务的专门网站上免费登记。任何人向使用这项服务的用户发送未经同意的推广短信,都属于非法行为。正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用户无法收到诈骗信息,从根本上杜绝了电信诈骗的高发风险。

    最后,我们恍然发现,我们对于一个事情的认知,总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得以勇敢面对,新闻推动法制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只期待每个人的声音不要缺位,否则你我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徐玉玉。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