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永不凋谢的“权利逻辑”

(2014-11-07 08:23:01)
    谈到历史,一种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一种则是“修修饰饰”的历史,对于历史学家的历史而言,我自己是不敢恭维的。很多时候我们把历史高调的捧在手里,可是不一定那就是我们的“历史”,也许在“历史”之外,百姓之内才凝聚着真正的历史光芒。对于历史评论性的书籍,我只看过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以及钱穆大师的《国史大纲》和《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庄老通辨》,《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孔子与春秋》,《论语新解》等著作。
     我对于历史的感觉不外乎就是某个皇帝被起义,接下来就是玩车轮大战,永不停歇的战争中偶尔也会凸显几个“替死鬼”般的英雄,比如韩信,比如岳飞。除了这些鬼雄,也会不乏几个千古败类,亦如纣王,亦如秦桧。或许历史之外,当一个个后来人审视这些所谓历史故事,才发现印在历史案上的是“永不凋谢”的权利逻辑。这样的一个测度当然是需要一个反向刺激的,一切源于《法眼看民国》中历历在目的反复映照,或许才有这样的体会。
    《法眼看民国》是青年作者刘典的潜心力作,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历史观解析民国那些破败不堪的往事,虽是百年钩沉,但读后不免有种回光映射的迹象。全书文稿格调严谨,与传统研究历史的方法切入有很大不同,从历史事件审夺、历史真相挖掘、以及历史故事评测,都是以民国司法的内在张力在展开,短短二十多万字,道尽民国荒唐、中国历史逻辑。
    《法眼看民国》虽是历史评述性书籍,但在行文表达上一改那些迂腐学者的腔调,读来轻松风趣,但也绝不失历史的尊严。
    晚清十年,清王朝、立宪派和革命派相互博弈斗争。清王朝与革命派相互暗杀,这些刺杀大案往往以法律案件的形式存在,有别于武装起义这样的军事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崩塌。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最终拷问的是“权利争斗逻辑”的始末,贯穿五千年,一直隐匿,永不褪色。
    至于民国初年革命派以法律为武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激烈斗争,最终以袁世凯无能,无赖,无节操凋谢在历史的暗流里。不过最终告诉我们,历史只认“权利结果逻辑”,如若失败,一切都是从喝人奶开始到流亡宿命。
    军阀时代降临之后,留在北洋政府内的法律界精英虽识时务。但时局万变,军阀衰落,最牛逼的司法精英也会成为时代的怂包,民国司法开始从制度层面异化之后。历史最终将给出答案,精英司法需要黄金时代才能体现,不然一切都是“权利拼爹逻辑”下的郭美美。
    民国政府崛起与异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探索之路的国家日记,若果依旧以权利的视角来看待,或许一切政府都是“权利集中逻辑”在运作,黯淡了刀光剑影,却停不了暗藏杀机。
    当一个时代女权崛起、土豪横行、流氓满街之时,民国的描摹已经进入全新时代,那句有钱能使鬼推磨逻辑,又一次很好的解读了民国臭名昭著,一个“权利腐败逻辑”应用而生,永不逝去。
    抗日战争的时期的司法的细节,虽是用法律解读,也能看到司法流程,但除了结果可信,其余的多是“权利抹黑逻辑”在掌控,要不玩真理,要不玩命,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权利逻辑的情妇。
    作者刘典作为司法专业的学生,在写到新中国前夕的司法审理的弊病,那种深深的叹惋或许正是当下最需要的叹惋,悲歌不悲,那是因为悲中有爱,悲歌痛饮,或许已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读历史,读历史评论,“权利逻辑”总是隐隐浮现,让你不由的拷问当下社会的种种,《法眼看民国》看不穿民国纷扰,却看穿了当下世相,如若读懂民国历史,或许也能释怀当下迷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