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大学生产子弃尸入海悲催了谁?

(2011-09-02 13:03:59)
标签:

基隆市

弃婴事件

塑料袋

社会道德

遗弃

                   

                女大学生产子弃尸入海悲催了谁?
                    作者:二叔
    近日,关于一位韩国知名人士设置“弃婴收容箱”的做法引起热议。有观点认为,这纵容了弃婴这种有违法理的行为;也有观点认为,此举体现了人性关怀。事实上,弃婴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救助弃婴,要努力建设宽容、健康的“社会收容箱”。然而笔者觉得,有收容总比没有强。最起码孩子可以保留。

    女大学生产子弃尸入海悲催了谁?
    后悔莫及的女生为自己的孩子烧纸钱

    然而此事还没终结,笔者又得知,宝岛台外基隆市一名大专女学生,与夜店结识的男子一夜情,未料怀孕又不敢告诉家人,前天她早产生下才6个月大的男婴,但婴儿脐带绕颈没有呼吸,拍打屁股亦无反应,女学生惊慌之余,将儿子装入多层塑料袋内,丢入渔港弃尸,事后良心不安报警,女学生见儿子遗体被捞起,抱着友人难过不已。据报道,警方调查发现,31日晚11时许,基隆岸巡队员在外木山协和庄渔港执行打捞落海遗体勤务,却迟无所获,原打算收队时接却获报案电话,指称年仅19岁的徐姓大专女学生,前天凌晨在家里产下一名男婴后,因发现男婴已死亡,便弃尸渔港内,岸巡队员连忙在渔港内搜索,直到昨日凌晨1时许,打捞到一个装有婴尸的粉红色塑料袋。
    警消将塑料袋打开后,发现里面放有装满水的塑胶桶,并以毛巾及层层塑料袋包裹,袋内男婴脐带未断,还连着胎盘,小小的身体已呈现紫黑色,明显死亡多时,女学生向警方供称,今年2月她在夜店结识一名叫“阿贵”的男子,两人当晚发生一夜情,3月时,她发现怀孕,但不敢告知母亲,6月间她毕业回家,母亲的同居人曾问她:“肚子大大的,是不是怎么了?”她谎称:“可能是变胖了吧!”
    直到周二晚上,女学生感到腹部疼痛,前天凌晨3时许,她在自己房内早产生下一名才6个月大的男婴,但她发现男婴脐带绕颈两圈,没有哭泣也没有呼吸心跳,她连忙拍打儿子屁股,但还是没有反应,她惊慌不知如何处理,只好将儿子遗体及一个装满水的塑胶桶,放入多层塑料袋内,前晚十一时许再独自带往渔港丢弃,让塑料袋沉入海底。
    警方说,女学生在弃尸后随即感到于心不忍,打电话给阙姓友人诉说此事,并请友人帮忙报警。当她目睹儿子遗体被捞起时,她激动难过地抱着友人,然后呆立岸边帮儿子烧冥纸,法医相验男婴遗体时,她情绪低落地与母亲站在远处不发一语。
    警察问讯后,女学生被依侵害尸体罪嫌函送;法医则表示,男婴颈部并无明显勒痕,择日将解剖遗体以厘清死因。律师姚本仁指出,若该名男婴活产,但女学生仍将他装入塑料袋丢入海,恐触杀人罪,若男婴已经死亡才将他丢弃,则是触犯遗弃尸体罪,可处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笔者常常听大人们说怀孕产子弃尸入海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当父母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道理。可是,在现今社会上父母遗弃孩子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有的父母或许是因为自己孩子得了重病无力支付医药费而遗弃了孩子,也有的是因为自己年轻无知而生下了孩子,自己抚养不起遗弃了孩子,还有的纯粹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遗弃了自己的孩子。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应该是抛弃自己孩子的理由,这些遗弃孩子的父母在道德上都应该受到谴责。对于一个大学生本来一夜情就是个错误,而且还错上加错的遗弃了自己的骨肉,可见其中的悲催。
    然而,这几年来我国的弃婴现象呈上升的趋势,这是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而解决弃婴现象应该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就是加强社会道德的宣传;第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完善有关法律。加强社会道德的宣传,破除重男轻女的思想,承当起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也许弃婴的父母都有些苦衷,可是毕竟还是自己的亲骨肉,既然把他(她)生了下来,就要对孩子负起责任,也要对社会负起责任,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社会的希望。
    当然,弃婴事件屡屡发生,也反映了我们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因为穷而去逃避责任,是弃婴事件发生的社会根源。如果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与成熟运作的救助基金体系,让那些天生有缺憾的孩子都有生存下去的条件,那么弃婴的现象就会少了好多。还有,在法律上,如果靠社会道德的力量难以唤醒失去良知的父母,必须借助法律的力量,依靠法律来保护婴儿的合法权益。
    弃婴现象,让人心痛,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现象不再存在。对于近年来,弃婴问题在世界不断引发争议。随着青少年性早熟和性观念的开放,未婚甚至未成年生子的“少女妈妈”人数猛增,弃婴事件频频发生。针对“弃婴收容箱”,不少批评者认为以这样的方式为弃婴者提供“便捷”,只会助长弃婴之风。对此笔者觉得,无论如何,我们挽救了弃婴的生命,他们是无辜的。
    骨肉连心,弃婴之举,往往被迫而无奈。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指出,法律禁止堕胎。这也正是“弃婴收容箱”背后的逻辑:青少年们无力承担意外怀孕的后果,而脆弱的小婴儿若被抛弃则很难存活。与其让遭遇不幸的幼小生命在路边命悬一线,不如设置“弃婴收容箱”,给予他们生存下来的基本保障。
    文尾,笔者恨少女无知,悔社会无奈,不过对于这种现象来说倒不是说以俩天能解决的问题,婚姻生子,三言俩语也道不明,说不清。珍惜希望世界上被弃的孩子们能过得好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