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办事
(2012-02-08 08:04:15)
标签:
原创公事公办私事私办公事私办私事公办文化 |
分类: 杂文 |
既然说办事,首先就得说事。因为得有事,才有随后的办。就事的性质而言,有公有私;公的叫公事,私的叫私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而复杂的。所以,人们最初对有事之后的办(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简单明了的。即按照事的性质来决定处理方式的性质。换言之,即公事公办,私事私办。
一说公事公办。公事当然要公办。公文公函等公事,通过公差,由此公家人与彼公家人之间转悠,理应得到及时处理。因为公事得以公办的公家人,拿公家的钱,吃公家的饭。另外,公事既然是公家的事,在公办过程中,只需照章办理,无需作任何“诗外的功夫”。
二说私事私办。私事自然也只有私办。私事的性质刚好与公事相反,它是很个人的事,在办理过程中,不涉及到国家原则、集体利益等,是极其私化的。在私事私办中,不讲原则,只讲人情、关系和利益,靠原则的东西来驱动办事效率。有时候办与不办,甚至只在乎当下的心情,我今天高兴就办,我不高兴就不办。
在公事绝对公办时期,私事也绝对私办。因为公私事两者的界线非常清晰,办事者难以混淆,或者不敢混淆。但在公事的周转中,人为的因素日益增加,尤其拥有决定事情结果的公家人,常常以“考虑考虑”或“研究研究”的名义,将事情一拖再拖。于是乎,事与办之间开始出现“杂交”,即公事私办与私事公办。
三说公事私办。本来一桩无需用“诗外功夫”的公事,理应得到办理的公事,现在进入了遥遥无期的公办,到后来如果人说你这件公事“我会公事公办的”,那无疑就是告诉你,你这件事基本上已经黄了。即使不黄,也是件耗时耗力耗财的事儿。所以要想公事办得利索,有效率,那就必须遵循“私事私办”的原则,你得去跑一跑,找熟人,拉关系,走门路,打关节。本来还需要“研究”与“考虑”的公事,因为“意思意思”之后,就变得小菜一碟了。造这个“跑”字的古人真是伟大,你看前面是“足”,后面是鼓鼓囊囊的“包”,这一跑,对方自然拍胸表示:这事包在我身上!因为那个沉甸甸的包,现在就在他身上了嘛。
四说私事公办。照公私分明的原则,私事就像狗肉,是上不来台面的。但为了把私事办得利索,办得冠冕堂皇,以达到私办所无法比拟的效果,所以你只要走“公办”的路子。私事一进入公办的渠道,就把私的性质掩盖了,说来做来都与个人撇得很清,好像没有了丝毫的挂葛。这可以说极大部分需要公办的私事的真正原因。比如安排某官员的小姨子的职位,那某官员就得避嫌,得由组织来操作。在公事公办中低能低率的公办,在办理私事时却发挥出空前的效能,这其中的意思就不用笔者赘言了。
从公事公办、私事私办到公事私办、私事公办,在这事与办杂交与演变中,最终是否又回归到公事公办与私事私办呢?笔者无以回答。笔者写此小文也无非意思意思而已,现实感触使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