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进取、不断拥有的一生;但也是告别着、不断挥手的一生。进取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入世的;告别着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平和的、出世的。这两者最终的目的是要使人幸福,并终生有幸福感。进取,就是不停地追求,不停地得到;当然也有得不到和得后复失的痛苦。因为不断拥有的过程,恰恰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人的一生永远不可能只有得到,而没有失去。
人生光倾心于得到、心醉于自己所得到的,正所谓浪可平而人心不可平,有了不肯丢,多了还想多;却无心顾及失去,一旦自己手中的没有了,往往痛苦不堪,甚至痛不欲生。这就有个如何去对待失去的问题,而且有时候,对待失去比对待得到更重要。告别着,并不是说人生就不思进取了;只是把进取或者说得到看得淡一些而已,而对失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能得到最好,得不到也不强求;一旦拥有,就好好地珍惜,真正使自己拥有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只有这样,在告别的时候,多一些欣慰,少一些痛苦。一个人始终抱有告别着的心态,他才更善待自己所拥有的,并紧紧地抓住今天,抓住现在;因为他深明,过了这个时候,现在不再,今天不再了。那都是一去不复返的事物,包括人的生命。
苏轼在他的《过永乐长老已卒》一诗中如此说道:“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诗人所感叹的,就是人生的短暂。短暂人生,拥有的多与少固然重要,若拥有着却又不去珍惜,那拥有也就近似于没有;常听老人言,要好好地生活,就是这个意思。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天,这一生方才无怨无悔。叔本华则更深刻地道出了一个真理,他说“人于大死、全死以前,无时无日不小死”。他所说的“小死”,也就是失去,也就是我要说的告别着。说得绝对一点,人落地一声叫,来到人世间的头一桩事件,就是告别母体;之后便是一连串的告别着,告别着童贞、告别着青春、告别着┅┅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瞬间,告别长亦短的人生。
笔者傻想想,就进取和告别着而言,让人所拥有或所将拥有的事物来选择的话,事物肯定选择告别着的人作为它的主人,而不是进取。因为谋求得到它的人,心里所想的,是如何去得到它,一旦得到,他就转向对其它事物的谋求;而抱有告别着心态的人,有的是一颗平常心,他心里所有的念头,那就是在最终告别事物之前,如何用好它,并善始善终。其实,我要说的是,人生也可以当作一件时刻为我所用的事物,人人皆能得到,却不是人人都能用好它;如果我们时刻怀有告别着的心态,好好地生活,是否更接近生活的本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