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夜读书
(2009-03-30 08:04:26)
标签:
散文原创一天不读书浑身就发臭文化 |
分类: 散文 |
为了督促女儿学习,自女儿读初中开始,我就把写作地点从书房转移到客厅里,和女儿坐在同一张饭桌上,她在那端看书做作业,我则在这端看书写东西。或许是我们一起读书的气氛感染了妻子,或许是为了省电,不久妻子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和我们坐在同一盏灯光下,一家人安静地阅读,享受着读书之乐。
说到读书,我和妻子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比如她读书很快,我读书很慢。她读书时很沉迷,一切精神活动全为书本所支配,随书本之喜而喜、随书本之忧而忧,喜怒哀乐完全围着书本转,所以她喜欢读情节跌宕起伏的长篇小说,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为最爱,数百万字的《天龙八部》,她一个礼拜就能读完,而且叙述起来头头是道;而我读书就比较冷,偏爱妻子所不喜欢读的古龙啊博尔赫斯啊卡夫卡啊的作品,每天慢慢地读上几页,随时可以拿起来,也随时可以放下去。最让妻子不屑的是,每每写起文章来,我都能拿伟人们的思想火灵来填充方格子。妻子说,这是拾人牙慧,多没劲哪。而我却觉得非常好,既然有那么多智慧别人已经替我们想出来,我们为何不节省时间,直接加以应用呢。另外,她懒于做笔记,读时浮想联翩,想法多多,读过后书一掷,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净了;而我喜欢做笔记,如果是自己的书,我就用铅笔在书页边上,匆匆地记下思想的火花,如果是借来的书,我就另记在笔记本上。事实上,我不是拾人牙慧的人,而是主张在读书的基础上多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思考比读书更重要;但妻子却认为思考多累呀,她才不干呢,她读书只是为了享受,读羊快乐就行。我搬出叔本华的话来说:鉴别谁是思想家,谁是书籍哲学家?很明显的是,前者是真挚的、直接的、原始的,所有的思想和表现都具有独立的特征;后者则与此相反,他们只是拾人牙慧,承袭他人的概念,就像把人家盖过的图章再盖一次一样,既乏力量,也模糊不清……我这样论述时,妻子就笑道,你看你,又拾人牙慧了吧。
和我们爱读什么就读什么的随心所欲相比,女儿的读书就比较死板了。她必须按照学校布置的作业,该预习的预习,该复习的复习,该做作业的做作业……能够轻松一点阅读的,也不外乎老师为她们订的《中学生天地》或《中学生英语报》等。另外,女儿在学习中,碰到数理化方面的问题就问我,碰到语英生方面的问题就问她妈;或许是家里有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女儿的学习成绩不错。一张桌子四条边,我们各占一边,日子就这样一夜夜地过去,这样的夜晚充满了温馨的家庭气氛,每每有谁读到天下奇文时,总是忍不住要念给另外两位听,从而引发出三个人不约而同的笑声。这就是我们家的夜读,时而鸦雀无声,时而笑声朗朗,快乐伴随着我们每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