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爷爷奶奶来信 -《一岁就上常青藤》3

(2009-03-23 23:53:42)
标签:

第六个月

亲子/育儿

学无止境

爷爷奶奶来信

育儿

分类: 书香童年

《一岁就上常青藤》主要观点(续二)

11,“常青藤原则”戒除打孩子。我们在家里,对女儿还是该严就严,但从来不体罚。我们教给她的信条很明白:没有人有权打你!

12,我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担心的不是她不听话,而是她太听话。我利用一切机会提醒她:有时候你是对的,爸爸妈妈是错的,并特别鼓励她挑战我们的权威。

13,作为大人,应该了解孩子的心智发育有一个过程。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做错事情不是出于有意,而是能力不到,就像晚上尿床一样,自己无力控制。家长的职责是帮助他们逐渐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不是体罚。

14,孩子要宠但不能惯。所谓宠,就是满足她的一切感情要求。但是另一方面,该严要严,决不放任她养成坏习惯。这两者是相得益彰的。你越宠她,她在你这里得到的感情满足越大,你该教训她时“本钱”就越大,不至于怕会打击她的自信,伤害她对你的感情信任。

15,父母虽然未必是教育专家,但是父母和孩子面对面的互动,就如同是讨论班。这种天伦之乐不是父母单向对孩子传授信息,而是父母针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随时做出反应。

16,中国文化以注重子女教育著称。但是以我个人的观察,不少很有文化的人,对孩子坚持权威主义的教育,不和他们多交流,而是习惯于简单的指令,让他们到各种班或者跟着各种光盘开发这开发那。甚至许多事业很成功的父母因为事业太忙而无法和孩子消磨很多时间,就让电视,电子游戏帮助自己看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沉溺于电视和电子游戏,丧失了思考能力。甚至在感情和智力的发育中产生一系列病理问题。我在这里要说的是:父母是孩子第一个常青藤教授。每一个孩子都天生具有接受这种常青藤教育的条件和权利。父母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

17,我们传统的观点是:孩子应该上幼儿园。一般而言,上幼儿园的孩子在智力,感情和社会能力上发育得比在家里长大的孩子要快一些。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孩子的这些能力,需要在和更多的人的互动中才能充分发展。如果孩子总待在家里,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不管怎么充分,也是比较单一的,许多社会内容(比如和陌生人,朋友打交道)根本不会出现,孩子也无从学会有关的社会技能,甚至连这方面基本的语言也难以掌握。中国是个独生子女社会。孩子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更显孤单。如果再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则可能更有碍于其发展。一般而言,老人比较惯孩子,同时因为精力不济,跟不上孩子的节奏,无法和孩子形成有效的互动。这也是为什么老人带出来的孩子慢一些,社会技能差一些的原因。

18,在学前阶段,孩子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是发展感情和社会技能,即怎么和别人相处,怎么在陌生人的环境中保持情绪的稳定,而非读写算术的能力。

19,孩子在学前阶段的生活经验不需要读,写,算等技能。用理论化的语言来表述,读算这种学术性技能是理解超出我们的直接经验范围的世界的工具。在孩子连身边的世界还不能充分理解时,当然不需要这种技能,大人也不应该把孩子不需要的技能强制塞到他(或她)手里。

20,在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家长首先要弄清楚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学前教育顾名思义是“学”之前的教育。在“学”的阶段之前让孩子读书,无异于揠苗助长,结果很可能是使孩子的感情和心理受到挫折。幼儿园的最大功能,是帮助孩子在感情上发育成熟,完成初步的社会化过程。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智力开发型的幼儿园常常是最有害的。许多家长温文尔雅,家教很好,但孩子在集体中则脾气暴戾反叛,很难管教。这里的一大原因,就是孩子太小,语言也有限,有了挫折感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就用行动来表达。  (待续)

 

*************

爷爷奶奶整理的《一岁就上常青藤》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第八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