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反刍(四)
(2010-04-10 12:10:55)
标签:
《证券分析》格雷厄姆投资投机 |
分类: 被反动派 |
N31 某些特别优秀的普通股是理想的投资工具,而购买此类股票的人士也属于投资的范畴。
早年,投资普通股的人是被看作投机者的,幸好格雷厄姆给大家平了反。但我们却不应该不顾自己的行为模式,早早地轻易给自己封一个“投资者”的title,这是不利于投资进步的。
N32 安全的证券(投资)才更适合使用保证金交易,而高风险的证券(投机)应该足额交款购买。
在香港,券商会给交易者持仓提供按揭融资,好股票按揭比率高,次股票按揭比率低,有些投机品种按揭比率是零。惭愧的是在我的组合里居然就有这种券商不愿按揭的股票。
N33 在1928年以前的很长时间里,典型的投资者都将本金的安全和连续获得稳定收入置于最高的考虑地位。
早年的投资就是本金安全前提下的稳定收息。现在呢,向股市里投钱的人极少惦记分红的。在高尔夫球场上,赞美的话是“好球!”,安慰的话是“安全!(未遗失球)”,我的经验是:一路“安全”下来的成绩确定不会差。
N34 但是,随着普通股成为长期投资的最佳工具,人们的注意重点也从眼前收入转移到未来收入,及未来的本金升值上来。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投资,对收入的关心已经完全被对利润的追求所替代,而且投资者更加关注未来的趋势——这些特征正是当前投资信托业的通行政策——因而与投机的区别也变得非常模糊。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投资的准确定义应该是对状态良好的公司的普通股的投机操作。
这个时代,最保守的投资是对状态良好公司普通股的投机;最普通的投资是对无往绩证明公司普通股的投机。
N35 如果我们回到这样一个广为接受的观点,即投资的核心目标是获得收入,而投机的典型特征是追求利润,或者说资本增值,那显然是稳妥的。
现在还有几个人在追求“获得收入”?
N36 我们必须承认,普通股投资完全可以以盈利能力为基础,而无需考虑当前的股息分配。
确定的盈利就是投资,即使盈利不是来源于分红而是资本利得。
N37 认为某一种证券具有内在的投资特征是不对的,价格自始至终都是基本的影响因素,所以一只股票(甚至是一张债券)在某一价位上可以说是投资工具,而在另一个价位上又变成了投机工具。
量变到质变。当购入价格不合适时,投资标的会演变成投机标的。
N38 而且,购买一组证券的操作可以是投资,即使单独购买其中任意一种都不够安全。换句话说,要达到投资的最低要求,有时必须进行多样化以降低单个证券的风险。
集中投资是投资家的专利,普通大众可以通过分散持股达到投资的标准。
N39 当研究和经验都表明,存在必须加以考虑的可以感觉到的损失可能性时,我们进行的就是投机。
风险厌恶是投资的性格;风险偏好是投机的特征。
N40 购买股票可以是投资,使用保证金交易可以是投资,而怀着快速获得利润的目的进行的操作也可以是投资——虽然通常并不如此。
抓住投资的本质才是本质。格雷厄姆的心态还是开放的,没有追求纯而又纯的投资原教旨主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