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名教授公开信,“钱学森之问”无需回答

(2009-11-23 17:35:21)
标签:

教育界

钱学森

安徽

教授

杂谈

分类: 评论哨:苍天下公道曲直

11名教授公开信,“钱学森之问”无需回答

   

文|兰马

 

前日,由安徽11名教授联名发出的一封致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及社会各界的公开信在网上发布,引起较大反响。可是,这11名安徽教授选择在11月11日发表,一连串的“六个‘1’”不免让人产生颇多联想——这11名安徽教授是否真的在寻找“钱学森之问”的答案,还是在故作“惊人之举”,是否有着沾名钓誉之嫌呢?

 

笔者通读该公开信,这11名安徽教授借用钱学森那句振聋发聩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做为公开信的开场白,可其内容似乎没什么新意,倒是信末署名后的括号里的“排名不分先后”这“六个字”特别使人深思——这正好间接回答了“钱学森之问”的深层现实原因。

 

这“六个字”与这“六个‘1’”折射出教育界中的“急功近利、论资排辈”等诸多不良弊端,这也是钱老一直的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看似简单的疑问,其答案其实已经就在钱老的心里了。如此,笔者不禁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顿悟后发现了人生真理,但是他不好意思把所悟到的真理告诉众生,因为他觉得太简单了,一说出来,人人都知道。他悟到的真理核心就是五个字:不胡思乱想。笔者想,钱老也是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答案的,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答案,不需要回答,只需要全社会的人去做,尤其需要教育界的人按照教育的本质,不要“胡思乱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下同心,左右同欲,何愁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

 

何谓大学有大师也。目前,中国为什么缺少大师,而在于如今的中国大学显现出“大学企业化,教授经理化”的严重诟病。教师这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行走于“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教师走穴、性交易、教授出生论、行政官员化”等系列不良道路之上,师德不正,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校园飘“铜臭”味,何以“教书育人”,何以“培养出杰出人才”?这是很浅显的大白话,为什么大家都不明白呢?以至于钱学森逝世后,不是大家不明白,而是仍然装不明白罢了。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说上四十年出现了陈景润、袁降平、钱三强、李四光等耀如星河的系列杰出人才,那么下四十年呢?期待钱学森那句振聋发聩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再需要回答时,一大批杰出人才就会大量涌现。

 

(撰稿日期:2009年11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