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试读员孟庆革《星火中短篇小说》2012年第6期读刊心得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其它 |
关注底层探究人性的文学叙事
——《星火中短篇小说》2012年第6期读刊心得
孟庆革
本期“置顶”是茨平的中篇小说《开始找妈妈》,我反复读了多遍。作家茨平有着丰富而坎坷的生活经历,品尝过颠沛流离的甘苦,所以他的笔触直指社会的痛处。我还集中阅读了他的《嫁人记》《大树底下好乘凉》《一个人的遭遇》《一个人的非传奇》《非礼》《开窍》等中短篇。深感茨平的小说主题深刻,视角独特,人物鲜活,叙述细腻。环环紧扣的情节,不急不缓地展开,丝丝缕缕可以读进心里。主题的深浅决定了作品的高低,小说《开始找妈妈》不仅揭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孤寂生活,更进一步撕开半遮着的幕布,八、九岁的小开、小始两个农村儿童,先后死了爸爸(活着出去打工,回来了骨灰匣),妈妈远走他乡,看护孩子的是小开的孤寡奶奶、小始的半颠爷爷。在别人那里是有着盼头的守望,而他们把守望盼成了绝望。相互帮衬的两位老人本来会有故事的,却因突然的变故双双死去。善良的村长要收养两个孤儿,但也仅是权宜之计。这种社会问题还是需要制度层面的设计,由社会来解决。孩子相信,沿着山路一直走,一定能找到妈妈。小说结尾:月光下,开和始牵着手,沿着山路走哇走。城市人眼中的乡村是静逸美好的精神天堂,农村人心中的乡村是孤寂困窘的无边苦海。
巧合的是“重磅中篇”的另一位作家孟学祥,就是鲁17作家高级研讨班的一员。毛南族作家孟学祥,是一位贴着土地飞翔的作家,为文为编为人皆受称道。他的小说同样关注农村、直面社会。由于孟学祥的女儿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所以他对教育问题有着切身的感触。《惊慌失措》采取了双线推进的手法,刘晶父母的心境也仿佛穿越时空,性格乖张的贞琳之路,让作家刘国民惶恐不安。六个花季少女相约自杀,证明了学校教育的失败,面对陷入自闭的女儿,家长们惊慌失措。在女儿的要求下,刘国民把刘晶送到乡下去读书。可是乡下就是世外桃源吗?在中国的当下,每一位父母都能读懂这种无法言说的痛。关于这篇小说,孟学祥的创作谈《可怜天下父母心》本身就是最佳导读。本期三部中篇比较起来,相较于《开始找妈妈》的朴拙和《娇女》的灵气,我觉得孟学祥更具大家手笔。《惊慌失措》的闲笔运用匠心独运,景色、环境描写从另一个侧面看,都是人物心理描写,起到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深层特征的作用。包括公园管理员老张对小树、小草的爱恋,同样有着深刻的寓意。作为鲁17花儿文学评论小组的成员,孟学祥经历过中国文坛少有的暴风骤雨般的文学批评。他佛陀般和善的笑容是鲁院所有同学无法抹去的记忆。黔南州文联有一本公开发行纯文学月刊《夜郎文学》,为贵州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您可曾知道,近五年来这是只有一个人的编辑部。孟学祥走到哪里就把编辑部带到哪里,个中辛苦可想而知。今年第8期后《夜郎文学》停刊了,刊号被迫出让给省报业集团,仿佛自己的另一个孩子被人夺走了,孟主编的失落情理之中。但是我想这恰恰会留给孟学祥更多的时间去关爱自己的女儿,更深度地关注社会转型期的教育,把他发起的为山区学生捐赠书刊这一善举坚持下去,呼唤更多的作家、读者投入辅助教育事业,一样功德无量。一个人的情怀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我相信已经摘取中国文学“骏马奖”的“夜郎王”孟学祥会越攀越高,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本期六个短篇同样关注社会热点,探究人性善恶,创作技巧各具特色。从个人阅读偏好来说,我觉得于香菊的《柔桑的错误》和雷默的《悲伤》更加出彩。文学即人学,小说的最高层次还是该考量人性价值。从我阅读他们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来看,我认为本期刊载的两篇小说可以称得上是于香菊、雷默的代表作品。辽宁女作家里,我特别喜欢于香菊、孙焱莉的小说。她们让凌水湾与一筒十八沟的那些小人物鲜活生动起来。那些渺渺炊烟生发出来的故事里,于香菊对女性心理的细腻把握是她十四年锲而不舍的阅读与创作的收获。从1998年开始,于香菊每天写一、两千字,看书6—10万字,这种坚韧的耐力令人钦佩。不由得想起青海女作家雪归(杨秀珍),也是这种毅力让她成为鲁院高级作家班中读书最多的一个。雷默的《悲伤》是六个短篇小说里字数最少的一篇,他有举重若轻的功力,用最轻的力度,写一个沉重的话题——死亡。该篇与小小说名家王奎山先生生前的最后一篇经典作品《二重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个人非常赞赏他说的,回到了人最本真的状态,生和死都跟羽毛一样,而且它在空中飘荡。高涛的《回家》写出了市井小人物心中的痛,权力、名誉、金钱、物质难道是我们真实的目标吗?弱弱地问上一句:你幸福吗?吴立南的《王光荣手里有七张选票》、邓西的《童谣》、文非的《市长和牛》都是农村题材,正如作家文非所言:“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极为普通的一份子,我们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按既定的轨迹前行,按潜在的规则出牌。在众说一词的人云亦云中,我们渐渐丧失了求真的欲望和本领”。但是真正的作家不会甘于沉沦,他们用自己的笔塑造了王光荣、苟癞子、炳爷这些鲜活的人物,引导读者回归本真的自我。
本期挑刺:
P5(左栏倒数第6行)“探照灯一般罩过来”,似乎应为“照过来”。
P5(右栏第10行)“哇地伤心哭了”,病句,语义重复。
P81《王光荣手里有七张选票》,未属作者“吴立南”的姓名。
P103副标题“通惠河边往事之二”,一章开头“惠通河照旧分秒不歇地奔流”。
P105(右栏第16行)“清兵从四周向她扑了上来,他心含悲痛……”前一个“她”应为“他”。
P106(左栏第14行)“已完婚的未婚妻”,按照下文分析,应为“尚未完婚”,或者换种说法。
由于本人水平和眼界所限,误解误评甚至胡说之处,敬请各位作家和编辑老师海涵!祝愿《星火中短篇小说》2013年更上层楼,推出更多实力作家,拥有更多忠实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