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院涂鸦(四十四)

标签:
行走清静喝酒难受毛南族民族风情园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位于鸟巢旁边的民族风情园特别冷清,就像村人出去打工后遗留下来的空巢村寨。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纪念馆,很多民族的场馆都是空着的,只有一幢代表着民族风格的房屋落寞地耸立着。门大都虚掩着,即使是那些陈列着展品的房间,门没有关,也没有人看守,随便推开哪一扇门,都可以像主人一样在屋子里四处走动,四处观赏。走累了,还可以随便寻一块地方,坐下来休息。这样清静的场景,太符合今天的心景了。于是就一个人顺着一条条小路,慢慢地闲逛着,一个场馆一个场馆地光顾着。因为温度,因为阳光的毒辣,除了上午9时左右刚进园那阵,在傣族馆看表演多有一些人外,在园内行走的四个多小时中,几乎一个人都碰不到。
今天的北京,于我来说,是难得清静的一天。因为喝酒,因为身体突然的不适,也因为即将的离开,感觉挺失落。本来想找人说说话,排遣心中的郁闷,然而因为大家都在忙,大家都在按着各自的方式做着离别前的准备工作。就只好出去走走,没想到就走进了这样一个清静之地。一路走下来,突然间就悟到了很多东西: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在追求清静,其实我们都很害怕清静,所以越是清静的时候,我们就越想敞开心扉。就像这些民族博物馆的房间,门关上后就寂寞了,只有让门一直敞开着,即使没有人来,也才不会变得真正寂寞。
最想进的毛南族馆的房间门却锁着,一步一步走上楼梯,走到大门边,看到门锁着,就像游子回家,看到门被外出的父母锁上了,一下子感到不知所措。房屋是熟悉的,门是熟悉,似乎连环境也是熟悉的,门前的小河沟和房屋周边的竹林,都是那样的熟悉。但没有人,人去楼空的感觉就生出了一种别样的滋味。在大门边的木板上坐了二十多分钟,一直不想离去,那一刻就有种守望外出干活的亲人回家开门的情绪。直到喝干一瓶农夫山泉,才不得不起身离开。
说到酒,在鲁院的环境里无处不在。来之前,以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一群原本很陌生的人相处,就不用再去喝那么多酒。甚至于还异想天开,不喝酒不应酬后就能够做很多事情。没想到,到了鲁院后,酒喝得比在家还多,而且几乎每一个星期都要喝醉一次。
身体被酒泡多后,就垮了,这种垮是潜藏的,是不易让人发现的。昨晚上没想到会喝那么多酒,更没想到身体会出现状况,这种状况让我突然一下子感觉到身体衰退了,不能再逞能了。尽管第二天很快就恢复过来,但这种警告式的发作是不能再出现第二次第三次了。人可以与命运抗衡,但人是决不能跟疾病、跟身体、跟时间抗衡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鲁院的酒还在飘香着,但很多酒已经飘香出了情绪。有酒的地方都会有故事上演,很多人都习惯了用酒的精华麻醉自己,然后暴露情绪。原来在鲁院这样很文学的地方,酒精飘荡出来后,高雅也会马上转变成低俗。酒场,让人一言难尽……
从风情园回屋后,睡了一觉,这一觉睡得很充足,这样的睡眠质量,好多天都没有出现了。再有三天,鲁院的513,就不再属于名叫孟学祥的人居住了。回去后,我会怀念这间屋子,怀念这里的一切,怀念学习时与老师与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片断。也许还会生出些伤感的情绪,但决不会因为离开而痛苦,因为生活留给人生的思考比与鲁院的分手还要绵长,还要让人伤感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