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院涂鸦(二十九)

(2012-05-14 04:39:47)
标签:

娱乐

苏牧

中国电影

欣赏

滞后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因为一些事而烦躁,因为一些事而着急,然后有一些该做的事情就被搁浅了。脱不了俗,就只能去面对很多纷繁复杂的困扰。瓮安将承接召开全省散文诗研讨会,本来是件好事,但因为牵涉到换届问题,也因为程序没有走到位,就引起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这本来没我什么事,仅仅因为瓮安属于我们州,组织者属于州作协的会员,有人提出来后只好去过问,只好把自己也牵涉进去,与组织者、相关人员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好在会还没有开,沟通也很及时,事态的影响并没有扩大,否则,这事如果摊开来,自己也可能莫明其妙地被牵扯进去,受到一些不明真相者的责难。

想到电影,就想到从前的那些日子,那种对电影的痴迷和追逐仍无法让人忘怀。在乡村还很缺少文化阅读的时候,看电影就成了一种真正的享受,那时候,只要听说某地放电影,都会不顾山高路远,都要打着火把,追寻在看电影的山道上。曾几何时,就让自己的生活远离电影,然后就不再看电影,即使是一些经典大片,也无法激越起内心那种非看不可的欲望。到鲁院后,班上第一次放电影,也去观看了,也许是环境的缘故,电影开演还不到半小时,眼睛就酸胀得特别难受,只好中途退场。以后班上放电影,就再没去看过。

常言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道道。听苏牧老师给我们讲《中外电影欣赏》,真就还听出了很多内容。以前看电影,只追求一种眼球刺激,从未去想过在眼球刺激背后,电影制作中发生的故事。比如如何去构思、设想,如何寻找切入点去拍摄,如何做到雅俗共赏,如何探索人的行为思想在电影中的体现等等。特别是对于电影的欣赏,在苏牧老师的引导和讲解下,自己还真就从一个只会看热闹的普通观众,慢慢进入到了电影艺术的解构和阅读中,从而也感受到了电影这种艺术给人的眼球和内心带来的冲击力,让自己也慢慢学会感受电影,享受到电影的艺术魅力。

话又说回来,苏牧是谁?是真正的电影专家,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通向电影圣殿》、《荣誉》、《新世纪新电影——“罗拉快跑”读解》、《太阳少年——“阳光灿烂的日子”读解》等专门解析电影的专著。还创作有中央电视台30集电视系列剧《小爽的一家》、电视连续剧《人间烟火》、《日出东海》;电影剧本《荣誉》、中央电视台52集大型动画系列剧《西游记续集》。导演实验性影片《围城》、电视连续剧《人间烟火》等。跟国内外的许多电影专家是朋友,经常在一起开展电影学术交流。这样的专家讲授的电影知识,那是没得说的,是真正能够给人以启迪的专业享受。

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苏教授也许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触,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就多了些偏颇的语言,对个别导演的水平也多有不屑,这种带着倾向性情感的讲课方法我还是不太接受。尽管我也认同中国电影的观念落后,创意落后,思维落后,但作为真正的电影专家,应该是全方位地看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归结在某些人的身上。中国电影的发展滞后,肯定不是哪一个导演的问题,其中与文化的认知和国人的大众欣赏问题应该是分不开的,文化价值的取向和观赏水平的落后,势必就会带来艺术水平的相对滞后。在中国,毕竟用眼睛去看电影的人多,而用目光去欣赏电影艺术的人只是极少部分,加上导演们又总是低估观众的智商和欣赏水平,常常自以为是地突出个人的思想倾向,不把观众放在眼里。欣赏水平和导演水平的低下,也就导致了中国电影的落后。而制作电影的时候,制作者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艺术,而是金钱,只有迎合大众化的眼睛才能让电影生出金钱。电影制造商们在大多数的时候,肯定还是愿意把电影当成商品而不是当作艺术去打造,从而就只能满足金钱的需要,就无法上升到少数人那种真正欣赏电影艺术的目光需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