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孟学祥
孟学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68
  • 关注人气: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院涂鸦(十一)

(2012-03-22 16:41:37)
标签:

胡平

鲁院

长篇小说

创作

思考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鲁院涂鸦(十一)

“近几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激情依然,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优秀的长篇小说较少,也就是说能够感动人的、触动人的长篇小说较少。总体趋势而言,近年的小说形势较多元化,但农村方面依然是个不变的主题。”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主任胡平给我们上课的开场白。

胡平老师的课,谈的是技术问题,这个技术对搞创作的人来说,是一个谁都知道而又都说不清楚、谁都掌握而又都运用不好的问题。胡平老师将着力点放在对长篇小说的研究中,与大家谈的是长篇小说的创作问题,但细听下来,那些在创作中存在的硬伤,不仅仅只是存在于长篇小说的创作建构中,对于其他文体的创作,也都存在。

“写小说,眼光是第一位,眼光到位创作的成功就很大。”回想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创作,恰恰就是眼光很难到位。作为一个写作者,对自己的创作不可谓不上心,对自己的作品不可谓不重视,写出的作品也很有生活,但就是没有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究其原因,就是在长期的创作生涯中,无法把看待生活的目光提升到一个高度。

当今社会的浮躁,也造成了作家的浮躁,文学作品的浮躁。而信仰的缺失,又让浮躁的心总是无法平静下来,然后就很难有震撼人心的作品出现。由此而引发的思考,就是发现自己的作品之所以不感动人,除了浮躁的因素外,这么多年,自己的创作也仅仅只是停留在日常生活、平实的生活中,只是利用文字来对生活表达和再现,没有从生命的意识视角去渗透到人性的深处去进行创作,更无法达到一个高度。

正如胡平在讲课时说到的那样,到鲁院来学习的学生——特别是高研班的学生,都是站在一定的高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不是来此学习创作经验,而是来学习如何提高的问题,因此就应该有更多的思考。胡平还解析了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的异同,以及感性与感染的竞争。

胡平,评论家、作家,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曾发表文学理论专著《叙事文学感染力研究》及文学批评著述百余万字。发表长篇小说《末世》、《犯罪升级》、《原代码》,撰写长篇电视剧本《犯罪升级》、《白日》、《威胁》等。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

胡平的课让我感受到的不光是一种理论的架构,而是一种创作理念的提升,这种提升会帮助一个写作者促进思考,促进眼界开阔,促进创作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鲁院涂鸦(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