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院
(2012-03-04 03:27:34)
标签:
学习鲁院桑树文学馆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调整了两天,终于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了。北京干燥的空气里似乎潜藏着某种气场,让人总是无法适应。一种新的作息时间,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还有将要认识和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的新朋友。虽然换了新的生活环境,每天我还是起得很早,在天将明未明的时段里,走出房间,绕着文学馆和鲁院,走上那么几圈,以此来开启一天的生活。
记得离家的时候,天空飘着濛濛细雨,路上还结着薄薄的冰层。在车站听到的消息更是让人心焦,一会说车子还不能上路,一会又说可能要晚一点才能走,无论哪一个消息,于我来说都是不好的寓意。预订的机票是上午十一点零五分,如果九点半以前赶不到机场,意味着我就赶不上那一趟航班。还好的是到七点半,传来的消息是车子可以上路了。一路只见车窗外的山坡上,薄薄的冰层将树和草都染成了乳白色。要不是急着赶路,我真想停下来,走进这些白色的世界,将这种季节性的记忆,永久地记录在相机中。
状态低迷,情绪低落,这是一段时间的心情。因为缠绵的雨丝,因为寒冷的春季,因为身体的不适,也因为这么多没完没了的事情。在机场碰到同行的李钢音,我告诉她,每每遇到重大事情,比如自己获奖等的好事到来,我都会感到情绪特别低落,总是高兴不起来。她说也许是我多愁善感的缘故,细想起来的确如此。长期形成的这种心绪,让我总是沉浸在一种恐慌的生活意识中,感觉到很多东西、很多好事距离我都很遥远,即使得到或者拥有了,也仍然感觉到不是很真实。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鲁院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但我也明白,鲁院的培养对象,都是那些有成就、有建树,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而我这种什么都写不好的人,对鲁院,除了景仰,就只能去怀想了。让我没想到的是,有一天,鲁院也向我敞开大门,把我接纳进来。
在这之前,我来过一次鲁院,去年的六月份,到北京来参加期刊方面的培训,在一个周末来看在这里学习的肖江虹。来的时候已是夏天,鲁院门前的草坪和树木,都焕发出了新鲜的活力,特别是那棵枝繁叶茂的桑树,上面挂满了红黑相间的桑葚。肖江虹领我走过那些拴马桩,穿过文学馆背后的篮球场,沿着草坪边的石板路,一路向鲁院走去。当那棵桑树向我迎面而来的时候,我看到有几个年轻男女在那里摘桑葚,男的在树上摘,女的在树下接。那情景仿佛就触动了我的某根神经,让我没来由地激动起来。当时心中就冒出这样的一个念头,争取也来鲁院一回,争取也能站到那棵桑树下,静静地去仰望一种高度,静静地去领悟一种生命的勃发。
坐到飞机上那个属于我的位置后,那种害怕误机的感觉才慢慢从心中消失。飞机从机场起飞后,就闯入了一片云海中,一路上除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白云,什么也看不到。以前那种飞高望远,心旷神怡的感觉今天完全找不到了。虽然从家带来的酒在托运中被打破了一瓶,但并没有影响到一天的好心情。进鲁院学习的梦想实现了,无论是情绪低落还是状态低迷,都将从此后远离我的身体,让我重新高兴和振作起来。
凭着记忆和一路打听,和同行的李钢音找到了鲁院。走进文学馆大门,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下子向我扑了过来,我兴奋地走到前面,兴奋地带着李钢音向我曾经来过的鲁院走去。
报到的时候,想不到班主任陈涛老师一眼就认出了我,还没有填报到册他就叫出了我的名字,这让我感到了一种没来由的亲切。几十岁的人了,再来当学生,再来体验学生生活,一下子感觉到心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曾经当学生的日子。
鲁院是作家的殿堂,也是文学的殿堂。特别是对于我这种生活在边远地区,缺少先进创作理念的人来说,鲁院更是我补充营养的殿堂。在写作的道路上行走这么多年,我意识到自己缺什么,需要什么,补充什么?但是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虽然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而往往都是眼高手低,无法弥补。现在好了,能有这样一次机会,我想我一定会珍惜。
翻看学员名单,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衡量着自己和他们的差距。我想自己在鲁院要做的,不光是向老师学,也还得要向同学学,从他们的身上学习那些我所不具备的东西,所欠缺的知识。我知道自己这次学习的机会得之不易,为了来学习,我答应单位的领导,把没做完的工作带到这里来做,把刊物带到鲁院来编,才求得领导的放行。这也就意味着,我虽然来学习,但我该做的工作一点都没有减少,仍然得承担在单位时所承担的工作。就像我对别人戏称的那样:从三月到六月,《夜郎文学》编辑部的地址是鲁迅文学院的513室。
早上起床锻炼时,去看了那棵记忆中的桑树。曾经的繁茂和勃发在一个冬天过后,桑树也变枯萎和萧条,甚至于连落叶也被清扫得不知去向。我静静地站在树下,感受着冷风丝丝地从耳边刮过,然后慢慢伸出双手,轻轻地抚摸在桑树的树干上,随后就有一股复杂的情绪从心底深处泛了出来。
是的,我走进了鲁院,这决不是一场梦。此刻我的双脚就真实地踏在鲁院的泥土上,我的双手就抚摸在鲁院门前记忆中的那棵桑树上,虽然此刻的桑树只是一些光秃秃的枝条,但我想要不了多久,它就会长出新芽,就会结满桑葚,我也会有幸见证到它生命旺盛的时刻。我创作的新生也将会从这里出发,重新起步去追求一个崭新旺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