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历史的福泉阳戏

(2010-08-14 09:07:16)
标签:

阳戏

面具

傩文化

福泉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是祭祀还是表演,在重现历史的画面里,我听到了金戈铁马的声音,那种古旧,那种高吭,那种穿透心肺,穿越苍穹的历史声音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我醉了,不是因刚进寨门时喝的那杯拦门酒,而是因为一种文化的穿越。从远古走过来的舞蹈和音乐在震撼灵魂的同时,牵挂出让我沉醉的理由和对一种傩文化的敬佩与景仰。

在那个被称为黄土哨的民风纯朴的村落,在那个位于寨子中间不到200平方米的平地上,倒扣着的两只挞斗加上平放着的几块木板,就组合成了一个表演的大舞台。鼓钹争鸣的声音里,穿插着远古悠悠的相思情调,由远而近的历史足音在老人们的叙事说唱中,一点一点地侵进和影响着或坐或站的观众情绪,大锣的空灵以及悠远冗长的绝响紧紧揪住每一个过往期待的灵魂,仿佛等待的不是一场戏的开始,而是一场战争的到来;小锣的震响以及急促穿耳的轰鸣突然震撼住每一个等待的过客,仿佛即将开场的不是一场表演,而是再现历史的重复叙事和演义;鼓钹争鸣仿如千军万马踩着历史的步伐,步步紧迫着踏碎某一个黄昏或某一个黎明的宁静。金戈铁马,鼓号长鸣,幻影中只见韩信挥刀,项羽舞剑,刀光剑影,杀得难解难分,一曲《韩信追霸王》,引领着所有的观望者一步步穿透历史的记忆,走向岁月的积淀和遥远的厚重。

这就是福泉的阳戏啊,一曲由披染岁月风霜的老人们引吭高歌的大戏在徐徐地拉开序幕,老人们身穿的古戏装,在历史的烟云从歌声中冉冉升起后就不再是戏装了,而是变成了一步步重复历史演义的真实道具;脸上罩着的土黑色面具,肃穆、凝重,一如历史结成的厚重沧桑,除了历史,除了幻想中那段代代相传的岁月,再也见不到今人的面目和假戏的心痕;一丈长、一尺宽的红布沿面具边缘从头顶包至下颔,再续到脑后,打上记忆的心结,再次勾起岁月辉煌的记忆,记忆中有对历史迁徙的牵挂,对岁月开垦的牵挂,对祖先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走出新日子新岁月的牵挂。一个老人在独唱,说唱出呼唤和呐喊的沧桑回音;一个老人在领唱,领唱出不屈服于命运的呼喊,随后所有的老人们都跟着唱起来,历数一段岁月,唱诵一段古歌,帮衬出一段浸透心肺的远古苍茫。

......

身不沾鞍跳上马,

鸣角三声出坛门。

很久没到法台上,

法台上面起灰尘。

弟郎坐在法台上,

合班弟子放高声。

......

随着表演,随着歌声,不管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远方过客,都不约而同地被老人们带进了古旧的历史中,在还原历史的场景里洗礼,在还原历史的古歌声中沐浴。

老人们告诉我,他们唱的是600多年前的歌谣。这一点我信,因为走在福泉的任何一片土地上,都能够让我感觉到古旧的历史回荡出的久远钟声。如传说中的夜郎古国都城竹王城,道家始祖张三丰得道成仙的福泉山,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的福泉古城垣等,相比这些历史的断垣残壁,600多年历史的古歌又怎么能算得上是一段历史呢。是的,福泉阳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当它从远古的原始傩戏(傩戏分为阴戏和阳戏)中分离出来后,就注定了它的特别和独树一职。

......

可怜的灵魂呀,

家里有母爱,

房中有慈父,

有爱你的兄弟姐妹,

为何离开可爱的家庭?

 

可怜的灵魂呀,

家乡有清清的流水,

有鱼水不分的婆娘,

为何听信鬼魔的欺哄,

离开你可爱的家乡?

......

面具掩映下吐出的歌声,如丝如缕,如泣如诉。那一刻,就会有一股牵挂和思念的情愫在不知不觉地从心底里冒出来,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跟随着一个人的倾诉慢慢地荡漾开去,然后情不自禁地跟着所有在场的人在一个人的倾诉落下去后,迸发出那个人的倾诉还来不及散尽的余音。面具的掩映下,猜不透倾诉者的年龄,看不到倾诉者脸上的皱纹,更感受不到倾诉者步履的蹒跚,那个时候台上的所有表演都变得很鲜活:前进的鼓声,迁徙的脚步,人嘶马叫的呐喊一点一点地清晰起来。难怪表演者们都会很自豪地说:福泉的阳戏是明洪武四年(公元1372)从浙江一带随军人黔的,是中国傩戏中仅存的阳戏。“仅存”,光凭这两个十分厚重的汉字,我们就有理由生出景仰和崇敬,何况福泉阳戏还被称作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是中国傩文化中的绝品。

福泉阳戏是独特的,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演者都是戴着古老的面具演出,这种面具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及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以及雕刻、绘画、舞蹈、戏剧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我用手去抚摸那些面具时,真就仿佛摸到了一股森森的历史印迹。一位老人拿着面具告诉我,这个从历史中传递过来的面具,传到他手里已经是第36代人。36代人,那是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啊,不要说去追忆,光是凭想象,都很难聚拢和构思出那段久远的历史,由此足见这些面具的古旧和沧桑。表演和唱腔的多样性也呈现出了福泉阳戏面具的多样化,福泉阳戏的面具都是用不易开裂的白杨木精雕细刻而成,把木雕的面具神韵化,就变成了表演的道具,再涂上色彩,假以纹饰,木制的面具就都全部鲜活起来。这些鲜活起来的面具中,有男、女、老、少、文、武、鬼、神、僧、道、丑,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有慈眉大眼,宽脸长耳,面带微笑,色彩也较柔和协调,显示其正直、善良、温和的特征;有线条粗犷,色彩大胆强烈,形象浪漫诡奇,气势咄咄逼人的形象;有五官端正,眉目清秀,显示出淳朴忠厚的个性;丑角则细眉鼠眼,或龇牙咧嘴,没有下巴,于荒诞中表现出阳戏艺术家们在艺人中的丰富想象力。如此的精雕细刻,阳戏面具已经不再仅仅只是表演的道具,而变成了集雕刻、绘画、工艺、装饰、造型于一身的杰作。在亲身体会和感受过福泉的阳戏面具后,不由得不让人生出惊叹。

我在离开黄土哨的时候,台上阳戏的表演还在继续,一出《孟姜女寻夫》展现了一位贤淑善良、情深义重、对爱情坚贞不渝、不畏强暴的古代劳动妇女形象。舞台形象再现的孟姜女用惊天地的精神,一点一点地感化神灵,也一点一点地感化台下如痴如醉的观众。其表演的寓意蕴含和传承着几千年世代相传的道德观和哲理,这种道德和哲理即使在今天,不论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有什么变化,从孟姜女身上体现出来的公认的传统美德,仍然是现代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道德观,仍然是阳戏所要宣扬的精神。。

......

四季美女泪汪汪,

我夫一去好悲伤;

想我夫来泪两行,

受尽苦楚在路旁;

千山万水都为你,

与夫千里送衣裳。

......

情意绵绵的表演和回音袅袅的说唱,把阳戏所渲染的历史余音一点点地在更多文化传承的风景中慢慢扩散开来,不断地感染和浸润着福泉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神韵的黔中大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