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坎上第七棵松
(2010-05-12 23:25:53)
标签:
饭缸路坎松树午饭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这是路坎上的第七棵松树吗?围着松树转一圈,却找不到旧时刻下的记忆,岁月无情地剥夺了记忆中的那些印痕,包括我们曾经在这片树林中收藏午饭的那些秘密。
爬上拉弓北坡,见到了路边那块熟悉的长田,田里种植的小麦已开始抽穗,嫩绿的麦粒从一簇簇的叶片中挤出来,每一株麦穗上都粘着一些细细淡淡的小白花,看上去就像欢笑的麦穗露出的细白牙,微风吹来,一股淡淡的清香飘进鼻腔,让人感到特别的愉悦和温馨。上学时,不管走多累,只要看到这块田,一路紧张的心情就会自然放松下来,从这里往前不远,学校的轮廓就若隐若现地在远处的松树林边冒了出来。
田还是这块田,轮廓样式一点都没有改变;庄稼也仿佛还是昔日的庄稼,兴旺茂盛也仿如昨天的原样;路也还是那条小路,只是路边的树忽然间就稀薄了许多,远处被被掩映在松树林外的房屋,一直被茂密的松树林遮蔽很难看得清轮廓,而现在站在田边,松林外的房屋却全都一目了然。
闲话不说了,还是去找第七棵树吧,那是我初一时自己存放中午饭的一棵松树,记得树不是很高,但枝叶却相当繁茂,以至于自己把午饭缸放在枝叶丛中,从树下仰头往树枝中寻找,不是特别留心的话,根本就看不到。
刚上初中,甲青中学没有住宿的地方,只好走读,家距学校近十公里,每天上学就不得不早出晚归。上学时鸡叫第二遍就得起床,尽管屋外天地还是黑朦朦一片,去上学的我们已经在大人的催促下烧火把剩饭放到锅里炒热,就着盐巴辣椒吃好。放下饭碗后把剩下的饭装进一个搪瓷缸,在饭上边放上盐巴和辣椒,用一块布包好,把饭缸拴在书包带上,带到学校去做中午饭。从家到学校,近十公里的山路,要走近一半多天才开始放亮。上学路上,每走过一个寨子,就不断有火把加入,有人加入,不断地行走,不断地加入,到爬上拉弓北坡时,山路上已经排起了一串长长的上学队伍。
因为家穷,当时的饭食都是玉米面掺杂一些菜叶混成的杂饭,这样的午饭一直让自己感到很羞赧。为了不让老师和同学看到自己吃饭,一直就不敢把午饭带到学校,每天走到快要到学校的这片松树林边时,就把装饭的缸子取下来,放到路边的松树上,中午放学后再躲到林中来吃。也许是出于跟我一样的原因,很多带饭的同学都同我一样没有把饭带去学校,而是都选择路边的树林,选择把带来的饭放到松树上。为了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饭,大家都不会把饭盒放到同一棵树上,我选择放饭盒的松树就是从路边数过去的第七棵树。
现在自己所看到的第七棵树肯定已经不是曾经放午饭的那棵树了,比起曾经的那棵树来,这棵树看上去要小得多,也矮得多,稀疏得多,一个小东西放在树上,在树脚下都会一目了然,更别说一个大饭缸了。多么希望就是那棵树啊,我在树下走来走去,就是找不到昔日的记忆,在这棵树的旁边找了又找,还是没有找到那种熟悉的感觉。自从把午饭托付给路边的第七棵松树后,这棵树就成了自己的惦记,上课的时候常常会走神,心就不知不觉地溜到林中,溜到树上,于是就特别希望老师快点放学,好到树林里去填补上课带来的饥饿。
从选择将饭缸挂上路边的第七棵树,在初中走读的那些日子里,从家带来的饭缸就一直挂在那棵树上,直到上初二后学校实行住宿,才结束了带饭的日子。现在这一切都陌生了,林子里那些曾经让自己景仰的大树,已不见其踪,那棵曾经承载自己午饭重量的树可能也被砍伐了,从路边数过来的这第七棵树应该只是它的一个替代品,那些纤细的正在成长起来的树也应该是那些曾有的大树的替代品,这些新成长的树,它们已决不会再背负上学的孩童们饭缸的重量,更不会再让上学的孩童惦记和牵挂。而今这些树已经得到保护,立在林边的村规民约已经不允许再有人来伤害它们,它们只需正常地吸收营养和阳光,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就会长成一片片让人想往的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