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的中秋

(2009-10-04 00:57:15)
标签:

中秋

赏月

烦躁

孤独

云层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中秋是跟着国庆一起来到的,在县上工作的妻子因为加班没能回家,孩子放假后也跑到县上去跟她妈妈团聚去了,我因为要赶编第十期稿件,也不能到妻子的身边去与她和孩子团聚,更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外出旅游来放松自己的心情。在这中秋团圆的日子里,我们这一家人就只好呆在各自的点上忙碌自己的事情。

一个人的中秋很孤寂,尽管我可以用忙碌工作来打发日子,但到晚上月亮出来的时候,还是感觉到寂寞和孤单。吃成晚饭后,邻家的音响里就飘出了董文华演唱的十五的月亮,那是一首老歌,老歌传进耳鼓时,就多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韵味。白天的气候很好,阳光普照,以为晚上月亮应该会早早出来,没想到吃成晚饭时天空上却走来了厚厚的云。邻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帮亲戚,门大开着,音响大开着,一大群人跟着音响在唱歌,先是十五的月亮,后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唱歌的人大都五音不全,好几首我熟悉的歌曲都是被他们糟蹋得不成样子。为了躲过那些唱不像唱、喊又不像喊的大分贝声音的侵扰,也为了排遣郁闷在心中的孤独,我索性走出家门,沿着街道向剑江河边的文峰园走去。

来到文峰桥上,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到了桥栏边的长条木凳上,桥的下方就是剑江河的翻水坝,河水流过翻水坝的声音清清晰晰地传进耳中。靠着桥栏坐着,将头倾向河面,倾听着河水冲下堤坝的声调和和奔向远方的旋律,此刻的整个情绪就仿如奔流不息的河水,被一种不可扼止的冲动所迷惑。平时的桥栏上都会坐着很多人,而今天虽然也有很多人从桥上走过,却很少看到有人坐到桥栏上来,自己坐着的桥这边,除了两个乞讨的乞丐,就看不到什么人了,桥的另一边坐着几个年轻人,敞着胸,露着怀,穿着拖鞋,一看就不像是干正经事的人。有此发现后,突然间情绪就低到了极点,而此时桥下的流水声也特别响亮,恍如一面轰然作响的鼓风机,搅得烦躁的内心一刻都得不到安静。

走进文峰园的文峰广场,看着很多人也走进了这个广场,那都是一家子一家子到文峰园里来赏月的人,他们一来就占据了广场四周的石桌和石凳,然后摆上吃的东西,一家人就其乐融融地坐在那里耐心地等待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微风从剑江河面上吹过来,击打在文峰园中的竹林和小树上,让我不由自主地感到了一种切肤的寒意。文峰园里的人越来越多,而月还是没有出来,裹住月亮的云层似乎是打定了主意要让人们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多一份遗憾,就迟迟不肯散去,并且还越积越厚。我依稀看到一个圆圆的月倒挂在高高的天空中,在厚厚的云层后面努力地寻找着中秋的轨迹。月还是没有出来,很多想到园里来赏月的人已经不耐烦了,随后就有人陆陆续续地散去,先是极个别在园中行走的人走向文峰桥,然后又是那些在广场边围着石桌和石凳坐着的人也开始收拾东西,手拉着手地向文峰桥走去。他们走动的脚步声从我的身边经过,像飘过的云一样虚幻,在焦急不安中沸腾,有时急急匆匆,杂乱无章,有时慢慢腾腾,有气无力。由这些脚步传导出来的中秋旋律,体现着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更替和交织,而那个还在云层后面挣扎的精灵,恰是今晚每一种情绪变换的主宰和引导。

从古至今,月和中秋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月的中秋,不光是缺少了其应有的魅力,还会更多地引发内心深处那不易被翻动的乡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在这没有月的夜晚,才真正地让我感觉到我与古人之间由一段长长的历史缩短到咫尺之内。邻居音乐的侵扰,我从家门走了出来,那是因为生活的一种紧迫感,让我一直都感到心浮气躁而无法沉浸到音乐的自我陶醉境幻中,再加上亲人都不在身边,所以就静不下来去慢慢地咀嚼音乐的旋律所释放出来的心情。而面对一个迟迟看不到月亮出来的夜晚,以及没有耐心和极具烦躁的赏月的人群,我的心却静了下来。期待其实就是对心灵的最好安慰,因为中秋要赏月,要看到月亮出来,而又因为云层,月就很难走出来,就给期待月儿的人们留下了一个念想,正因为这个念想,就更加生出了想看月亮出来的迫切思想。因为盼月的念想,在别人都烦躁不安时,我的心就沉静下来了。沉静下来的我此刻就有了想象,想象中我从迟迟不露面的月亮那里得到了一种默契,引发出心灵的感应和共鸣,今晚的月亮定会很圆满,很圆满的月亮不会就那么容易出来,她要给人们留下足够的耐心然后才如美人出浴般姗姗而来,让人在失望过后突然获得惊喜,然后就会倍加珍惜这难得的景致。刹那间,我理解了古人们的心境,因为赏月只是一种形式,月来早来迟都无所谓,中秋的寓意才是人们真正的神往。

走去了一些人又来了一些人,广场边的凳子上和亭子里还是聚集着很多人。往日的广场是整个文峰园最热闹的,说笑的、打牌的、喝茶的都是高声喧哗。因为今夜的中秋晚会是在文峰塔那个地方召开,爱唱爱闹的人都跑到那里去了,此刻的文峰广场就比较安静。也许来这里的人都是一些爱清静的人,大家静静地坐在凳子上,除了广场旁边茶室里用来招揽顾客所播放的舒缓的音乐外,听不到一点喧哗的声音。一些人默默地坐着,一些虽然也在说话,但都说得很小声,害怕惊扰到别的人。有一些人围着桌子坐下后,就从茶室里要了一壶茶,默默地端着茶杯一口一口地细品慢咽,仿佛在欣赏音乐的旋律,也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时间很快就过了晚上九点,估计月儿不会出来了,就在很多人跟我一样想然后准备起程离开文峰园时,忽然的一阵风就把厚厚的云层给吹开了。圆月虽还没有露出来,但却有几丝月光从云层里洒了出来,显得格外的优美恬静。不远处的河面上,也忽然见到了点点泛起的波光。这一切仿佛都是在一个梦境里发生的,一下子就突然来到了眼面前。远处城市里的灯火,被隐藏在高层楼群所构成的恍惚迷离的梦境之中,灯光点点,幽林笼辉,月儿在那儿挣脱了云层的羁绊,在疏落的组合中和那儿的灯光、亮光争辉相映。

文峰园却还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灰色境界里,虽然月光还不是那样的明亮,还无法看到整个一个圆月的面孔,但却已经能感受到月之将至的融融氛围了。月亮刚冒出来半个笑脸,离我不远的一个小女孩就迫不及待地喊道:妈妈,快看,月亮出来了。而她的母亲则叫她不要大声说话,我也突然觉得此时此刻最好是不要有声音。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向空中,就连坐在亭子里的人在三口两口把杯子里的茶喝光后也从所坐的凳子上站起来,并将脚步移出亭子,大家都在寂静中焦急地等待着,等待中秋的月从云层里升出来。

月儿终于钻出了云层,一张红扑扑的笑脸,仿佛是上了淡妆,月中的那一部分阴影,就像是刚刚从睡梦中睁开的眼睛,懒懒地就那么松松散散地接触了地面的世界。文峰园对面马鞍山的林海在月光的辉映下一片朦胧,远处和近处的天宇都陷入了一片宁静之中,这种宁静既给人一种神秘感,也给人一种亲和感,心便不由自主地进入一个无限广大而庄严的境界,感受到一种舒卷而神奇的和谐。

    月儿升起来的那一刹那,我也进入了一种深思的宁静,心灵上感觉已经不是那么孤独,原来的浮躁和不安仿佛都是因为月儿的迟迟不来而勾起的,现在也因为月儿的到来而烟消云散。月光下我看到我的身边站着很多人,他们仿佛都是特意陪着我到这里来赏月的,他们同我一样都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等待着月儿的到来,他们当中有的人也许也是因为亲人不在身边然后才从家中走出来的,他们陪伴在我的身边,而我的亲人在某一个地方赏月的时候,我想肯定也会有很多人陪伴在他们的身边。由此而忽然让我省悟到,中秋赏月,并不是一定要求得所有的亲人都能够团聚到一起,在其乐融融的亲情中获得欢乐和愉悦,而是只要有一块清静之地和一个想象的空间,放飞自己的心情,在思念和渴望中获得心灵清澈的愉快,让人保持住长久的牵挂和祝福,就能够超越自我去感受思念和被思念所带来的向往,从而珍惜自己的家庭,爱护自己的亲人,拥有一生一世的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到黔南吃酸
后一篇:今非昔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