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一个传统文化的节日
(2009-05-26 11:32:25)
标签:
端午节日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屈原反思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我们可以把一个传统节日广泛而深刻地钳入到一种历史的文化当中,我们却很少把一个传统节日与一个文人的名字联系起来。但是端午节我们却在为一个人过,更确切地说,“端午”仅只是因为一个诗人的悲情命运而让我们拥有了节日,这个人就是在历史里向我们高歌《离骚》的屈原。在屈原的历史时代,诗人的命运是一个弱小国家和弱小民族的命运,其实不然,透过历史我们还会发现屈原的命运已经不仅仅只是他一个悲情诗人的命运,而是整体文化脉络变迁和发展的命运。屈原勇投汩罗江的身影就像是一种文化抗争迸发出来的呐喊,在历史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中有着明显的指示意义。屈原生命的消失不光能唤起与之朝夕共处过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难舍之情,也能够唤起从历史到现代的诸多没有与之朝夕共处过的人们从心底里生出的永恒怀念。
那个已经被滚滚汩罗江水吞噬了的诗人身影,在他投江后接下来的日子中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于是在没有共识的默契中,我们就有了一个端午节。从历史走到今天,诸多传统节日、帕来的节日多如牛毛地涌进了我们的生活,特别是“洋节”大肆挤占我们节日空间的时候,我们原本可以不把端午节放在心上。只是到了五月,到了春水暴涨的季节,到了诗人们多愁善感的春意融融的日子,真正贴近那个古代诗人给我们带来的独特文化魅力的岁月,我们的内心深处就被深深地感染了,随后就会陷入到一个无端怀念,时刻令人产生遐想的虚拟情感中,甚至不经意间还会触及到不光是对一个人的怀念,而是对一种文化现象产生思索的问题。也许这不是屈原留给我们的本意,但却是端午节带给我们的特殊魅力所致,它所营造的文化背景可以把爱上这个节日的任何一个人的思绪都带到很远很远。
因为国门的敞开和多种文化的交流,很多人已经从传统文化的节日里走了出来,选择了诸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一些听起来特别很洋气的节日,并偏执地认为传统文化节日还不如“洋节”具有节日的气氛,然后在心理上慢慢疏远我们的传统节日。要说春节的喜气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节日气氛的话,那么端午带给我们的就应该是一种牵挂了,因为作为一个整体民族——中华民族在庆贺端午节到来的时候,如果再用“喜庆”二字是无法解释清楚这个节日的感情取向,相反,它却在很大程度上被一种浓浓的祭祀文化包围着。诸如划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在门前挂艾蒿、在门上贴钟馗像等,这就迫使我们在一个单纯的节日里,必须要绕过节日的热闹氛围,然后去寻觅祭祀文化的存在价值,再从节日与文化的视角,逐步触及到内心的思念和牵挂。
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和向往,是人们疏远传统节日的根本原因。而一个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的选择,也决不可能脱离这个民族历史繁衍下来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在部分人的思想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产生怀疑的今天。诸多传统节日的被忽略、被无意识地淡忘再一次警示我们,不注重传统文化,只一味地强调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不保护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不采取措施推动传统文化发展,而让那些原本就很脆弱的传统文化自生自灭,甚至于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有意无意地破坏或阻挠,都会给传统文化的消失提供开沟放渠的作用。诚然,传统文化须与外来文化交融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创新,但是这么多人热衷于外来文化而忽略传统文化却提供了另外一种信息,使我们沿着它追溯到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现代人的文化追求,并进而追溯到这一追求所即将会取代的流传千百年的文化传统,从而得以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传统节日被忽略和淡忘的过程与原因。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被更多外来文化冲击得四分五裂的时候,带来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整体价值和意义在这种变化中正在被不同的思想淡漠。帕来节日的兴起让原本固有的传统节日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与后人一代代抛弃传统文化然后去追求更新奇更刺激的外来文化有关。社会教育的顾此失彼,家庭熏陶的思想隔阂,文化传播的导向偏差等都在促使着传统文化快速消退,从而导致更多传统节日也变得名存实亡。
传统节日在外来节日的影响下到底还能不能够得以传承下去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碰撞的问题,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代对一种文化现象的追求、生活方向的选择所衍生出来的问题。然而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不仅仅只是对一个节日文化的思考了,思考节日文化就如同思考祖宗传承下来的任何传统文化一样,既做到继承又要做到创新,需要理解传统节日的深刻文化内涵,需要把传统的诸多节日上升到更高的文化品位上去对待,需要反思,需要消除社会教育、家庭熏陶、文化传播所造成的隔阂,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从大众教育抓起,重新树起传统节日在诸多外来节日包围圈中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当然,我在此对现实的反思并非是主张传统的简单轮回,毕竟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流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思想价值观,而透过这种全新的文化观点,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如何找到融入外来文化中的传统文化表达的语境,让传统文化站稳应有的地位,用独特的语言发出独特的声音。
为此,我并不认为端午仅仅只是为屈原一个人过节,而是为一种传统文化过节,因为在我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各种不同的活动纪念那个沉没于汩罗江里的灵魂时,端午也凸现了它存在意义上一个很重要的价值:那就是它让我们回忆了一段历史,记住了一段历史传承的古老文化,在怀念一个诗人的同时也怀念了一些传统的节日文化,并带给我们更多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产生碰撞所迸发出来的信息,让我们不得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