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孟学祥
孟学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68
  • 关注人气: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有个植树节

(2009-03-12 09:37:07)
标签:

植树节

种树

人为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这是一个让人想不透的节日。不管是天晴日丽还是刮风下雨,我们都得在这一天到郊外或者到公园里去挖土种树,而种树的人也就像是在履行一种使命,也好象是在应付一种差事,匆匆忙忙把分到手中的树苗种下去后,又匆匆忙忙地从亲手种下去的小树身边走开,从此后和这棵树就再没有任何的牵扯和瓜葛,这棵树是死是活也就没有人再去管了。

对于陆地上的生命来说,恐怕已经很少有生命能像人类一样善于开发和利用生存的空间了,所幸的是人类在占有和挤占了大部分的生存空间后,还想到了森林,想到了那些能够净化空气而又被自己亲手毁掉的树木,于是植树就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并且还自欺欺人地规定了一个植树的节日。原以为有了这个节日,植树的那种神圣感觉进入人的意识里会更深一些,但是在植树节里种出来的树,它们却大多营养不良,而且时常被粗暴地修剪和折断。

种树是需要时间的,等待一棵树成活并长大更需要时间,这种时间并不是以一个单纯的节日去种了多少棵树来计算,甚至把每一个节日种下的树苗统计累加起来都不行。树的生长也是有规律的,一棵树从种子发芽到长成树苗,从树苗移植到再次栽种入土,都经历了“死亡”还是“成活”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然而要长成大树,还要经受风雨、虫灾、干旱等自然法则的洗礼,除此之外,还得要经受现代社会生活带来的污染和人为的破坏,如此的种种磨难让每一棵树的成长都显得艰辛和不易。树的生长其实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树从土里长出来是自然的规律,而人为地去挖树种树才是违背自然的法则,就像人类的生命是靠基因遗传而不是要靠细胞来遗传一样浅显。我害怕在植树节里去植树,因为在那样隆重的节日里,植下去的树很难得到成活。我承认弄出一个植树节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但是我却没有看到这个创意产生出很好的效果。

事实上我们都有目共睹,这么多年来的植树节,我们挖了多少树又种下去多少树?这恐怕连组织去植树的人都没办法说得清楚。尽管我们在过去的这么多年来的植树节中,一年比一年搞得很隆重,一年比一年干得更轰轰烈烈,但是我们种下去的树,还没有等到春天的风吹完,本来枝繁叶茂的树就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了,那些曾经用来接收阳光的生命叶子因无力抵抗人力的破坏,纷纷从树上落下来然后将自己重新消融在泥土中。我们也会在山上看到少部分茁壮成长的树,这未必是人为种植起来的树,也未必是植树节那天种起来的树,但恰好它是长在人们去植树时到过的地方,从而被记录下来,成为植树节里的成果。

树的生与死,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偶然,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取决于树对环境的选择。但我所知道的一个事实是:人工去种植的树,死的却要比活的多。特别是在植树节里把植树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时,种出来的树没有几棵是能够成活下来的,即使成活的,也多是残缺、畸形,有的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形状和长高的权利。这是树的悲哀,大自然给予了它们生命,而人类却要千方百计地去破坏它们生命的本质。

对于树来说,植树节和它们的成长应该是没有多少关系的,但我们却硬要把这么一个与树毫不相干的节日与树的生长和生命联系起来,由此我才弄明白了一个道理,植树节与其说是一个节日,还不如说是一种形式,只要这种形式存在并隆重地开展下去,就表明我们对树的生命生长是很重视的,至于种下土里去的树能不能够成活都已经不重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