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望尚家冲

(2008-12-25 10:52:23)
标签:

洼地

尖端科学技术

大山

天文学

普定

尚家冲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尚家冲”这个地名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中,因为我的故乡平塘曾经和普定在为争取国际大射电的落户选址而努力着,在竞争中共同付出着,而普定推出的选址地就是尚家冲洼地。尽管在这场选址竞争中普定并没有什么更特别的优势,但普定人却从未放弃他们对天文科学的努力和追求,反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配合国际国内的科学家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选址的前期工作,在为科学服务中追求人与科学的和谐,打造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射电的选址尘埃落定在平塘后,普定人仍一如既往地向外推出尚家冲,只不过延伸的意义已经不是作为一个科学基地的选址,而是作为一个观光旅游的景点,在向外界展示人文科技的同时,也展示普定大气的山水,大度的人心。在普定这块土地上,人文科技和自然景观天然合一,使尚家冲作为一个未知的科研基地时不会让你感到神秘,作为一种自然景观时更不会让你感到单调和平庸。

尚家冲似乎自古就蕴含着尖端科学技术的基因,在我看来,这样一片洼地从喀斯特峰丛中显露风姿的时候,就并非只是一块喀斯特土地上随处可见的洼地了,特别是当打造世界尖端天文科学技术的天文学家们不约而同地将脚印烙上这片洼地时,它的科技文化就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本身存在的价值,而引伸出了这片土地人文科技的最高意义。

中科院院士、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绾先生站在尚家冲的山垭口上,俯瞰尚家冲洼地,看到这块得天独厚的天文大射电望远镜最佳选址时,不知这位多次赴尚家冲考察的科学家是否会感触良多,王先生手书的“尚家冲洼地”五个别具韵味的大字,流露出的不光是浓厚的中国文化积淀,应该还是世界天文学发展史的亮点。

 从普定往尚家冲,是一个充满着曲折和艰难的旅程,一路行来,高山的威严,怪石的嶙峋,深谷的险峻总是紧贴在走过的路上,一路追逐着盘山逶迤的车辆,从一座山跨到另一座山,从一个山谷延伸到另一个山谷。见证了如此的艰难,我们这些算是到普定来捡拾文明碎片的人就有了更多的感触。正因为苦于大山的艰难和清贫,尚家冲才从一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洼地衍生出来,承载大山中普定人更多的梦想。乍一看,生活在这片大山中的人似乎一直都在远离高尖端的科学技术,远离他们此前闻所未闻的天文学,但在尚家冲的每一个新发现,却让人不得不相信,这里的人更钟情于他们想看到的天文学,更钟情于他们对尖端科学技术的追求。为了发现尚家冲,为了让世界认识尚家冲,更多的普定人都为此而做出了艰难的付出,有人还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悬崖上往尚家冲延伸去的路一路上都在告诉我,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的付出,就不会有通往尚家冲的公路,没有公路,尚家冲就还在默默无闻地被层层叠叠的大山封闭着。一次轰轰烈烈的大射电选址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而已经尘埃落定,但普定人用心血开拓出来的通往尚家冲的科学探求之路和尚家冲的未来发展之路,却才刚刚开始。

 由此看来,尚家冲无疑是最幸运的,这么多被大山深埋的奇山秀水,它却一枝独秀,而且很得宠,很受注目。那些护卫着尚家冲洼地的山岭,手挽着手臂靠着臂,连缀成一道道延伸不绝的高峡脊粱,以各种不同的姿势相互点缀着,构成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洼地和山和公路和公路边那些蓬勃生长的小树组成的和谐画面,让所有这些原显单调的风景就不会再落寞和单调了,那些依托尚家冲而组成更多风景的高山深谷,那些因自然雕琢而形成的塌石洼地、古老河道就显得愈加古朴深厚、颇有深度了。

在尚家冲被称为观景台的那个地方,我与普定的作家朋友闲聊大射电选址的问题,他问我拿尚家冲这个选址和平塘的那个选址相比,哪个更有特点,哪个更有优势?我避而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回答起来是很有压力的,大射电选址轰轰烈烈地就闹了十多年,平塘和普定都为此而耗去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这其中的很多曲折和辛酸,只有亲身参与过此项工作的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得到。我和普定的这位作家极力避免谈论由选址而延伸出来的更多话题,但他的一句话却让我永铭于心:我们普定既然已经发现了尚家冲,就一定会充分利用这份得天独厚的资源,把尚家冲打造成一个火旺的旅游景点。这话我深信,来之前我查看了普定的文献资料,发现普定不光有着很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很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一直是众多文人墨客关注的所在。历史的风度、淳朴的民风、自然的风景、神秘的奇观融会成普定特有的宝贵财富,这份财富在岁月的变迁中定会凸显出无与伦比的价值。由此我就想到曾经看到过的国际大射电群落在中国构建的线路图,这其中就包含有尚家冲这片洼地,倘真到了那么一天,在我们更多的欣慰中,尚家冲衍生出来的新故事,定会更加激情动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与大学生交流
后一篇:大山的侧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