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过歇气坪

(2008-11-12 09:45:06)
标签:

大山

父老乡亲

小路

文学创作

民族文学

歇气坪

休闲

分类: 已发表的作品

    歇气坪是一个地名,是供远途跋涉的人们歇息的地方,是故乡和山外世界的分水岭,也是走出故乡那片深山的终点和起点。从故乡所在的大山走出来,一路上无数次的爬坡下坎,把更多的崇山峻岭抛在身后来到歇气坪,故乡就远了,就看不见了。从歇气坪再下一个山坡,再爬一个山坡,就能望得见车水马龙的县城了。从这里往县城走的路,就宽敞了许多,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明亮了许多,心灵的向往也就迫切了许多。

    这就是我儿时离家求学走过的路,每一次从家出发,走到歇气坪这个地方,不管累与不累,都会停下来,都会坐到路边的石头上去歇息。这个时候我都会回首身后的那条山路,都会从心底冒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来,这种惆怅既有旅途孤单的无奈,也有远离故乡的失落,更有前途未卜的慌乱和面对挑战的担忧。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无数次地走过歇气坪,无数次地穿越那片大山,走到今天的岁月。但是心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并没有因岁月的逝去和环境的改变而淡化,相反地还与日俱增。

    之所以到现在我都还会有那种惆怅的感觉,因为山的阻隔,因为路的曲折,更因为一直以来很难被根除掉的贫穷,让生活在故乡那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们很难从深山的禁锢中走出来,如果不是通过打工,不是年轻一代的不安现状,现在恐怕那片大山上的兄弟姐妹们都还不知道怎样来认知山外的世界,至于通过读书学习从那里走出来在城市中寻到一份工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我的家早已安在城市,我自己也早已融入城市,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人,住楼房坐汽车,穿西装打领带,过上山里人望尘莫及的富足生活,守着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打发无忧无虑的日子。但尽管如此,我却没能把故乡留下的记忆从内心深处抹去,相反地离家越远记忆就越变得深刻,那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那些散落在大山中的草屋,从大山中延伸出来的那条小路,小路边供我歇息的歇气坪等,还常常侵进梦中,让我的梦总是行走在那条出山的小路上,停靠在歇气坪的石头上歇息,最后滋生出对故乡的依恋和将要离别的惆怅。

    我就在这种说不清楚的依恋和惆怅中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开始写作时,我并没有把日记式的归类和总结看成是文学创作,我只是想通过一种文字的记录方式,让自己和故乡亲近,和那片山保持密切,直到有一天,一股很强烈的让更多人了解我的故乡、了解深藏在大山中毛南儿女们生活状态的冲动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时,那些记忆中写下的文字就变成了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变成了一篇又一篇被称之为文学的作品。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故乡那片山其实就是一本书,一本我深陷进去而又无法读透的书,一本至今我仍在创作、仍在不断书写的书。为此,我的写作就和故乡一直缠绕不清,《山中那一个家园》、《山路不到头》、《喀斯特风景线》、《岁月抹不掉的乡情》等文字的抒发就一直缠绕在故乡的山影里。

    通过文学作品,我走过了故乡的歇气坪,并走进了繁华的都市,然而在这条路上我并不是走得很成功。虽然这些年陆陆续续写下了不少于一百万字的作品,但由于老是牵挂着故乡,牵挂着那片大山,创作就陷入了瓶颈之中,看得见外界的精彩,却很难自拔而融入这种精彩中,就像当初我从家出来踏上求学之路走到歇气坪一样,已经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但却生出了离家的惶惑。

    说到惶惑,对获取中国民族文学最高奖“骏马奖”我更感到惶惑,因为自己的创作远远还达不到获奖的要求,对自己获奖就感到了一种惊恐,一种惭愧。但我想中国作协把这个大奖颁给我,更多的应该是对我创作上的鼓励,对我们民族的鼓励。在今天获取这个荣誉的同时,我更想对还在歇气坪那边的父老乡亲们说:我虽然走过了歇气坪,但是我的创作、我的成功还是和他们生活的那片土地紧紧连在一起,和他们走过的日子紧紧连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