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意的文字盛雪的艺术(一)

(2010-02-11 08:20:09)
分类: 心感文萃

禅意的文字盛雪的艺术(一)


    赤条条的来,赤条条地去。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如同灯下的皮影,戴着前世抚媚而多彩的面具,从一个世界中来,又匆匆往另一个世界里去。人所要面对的真正难题是,在荒诞的现实和无法把握的命运中追寻生命的意义,在无从选择的快乐与痛苦中洁身自爱,宽容待人。——张亦平


    为了上篇介绍张亦平而认识雪小禅的文字,也认识了“因她知我”的雪小禅的好友陌上花。随即似乎我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在艺术和文字间忘乎所以。充满人性深悟的文字尽渗灵气,令我在故事中瘫软,让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同感尽释在小禅的文字里。小禅的文字是那般的灵动,那般的轻盈,那般的惆怅。。。。。。如雪一样的晶莹,如烟一般的缥缈,那用热烘烘的心娓娓道来的冷冷的情,是如此地令人忧伤。过去的追念,将来的期盼,现实的惘然在不尽欢颜的故事中被质问,美丽中的哀婉又是那样地扣动了心。“这样一个女子,指间,是捻了花的,任何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或是故事,经她演绎之后,便盛开成了花朵,颤巍巍地美艳着,屹在窗前,千年万世之后,你仍忍不住回头去看,一眼之间,心就流了泪。因为,你看见了丢失在过往岁月中的情思,被她,用文字,一一地连缀在那里,于岁月风雨中,不曾坠落。”


   
小禅很喜欢把张亦平的画作为自己博文的插图,一种意境的完美结合令文字更剔透,令画的意境更能直达人心。我真是极为荣幸接到上帝直垂到我肩膀的彩虹,让我近距离看到灵魂透过文字和艺术而呈现的光明,谢谢你们!下面是张亦平先生新近寄给我的画作和文字我分两篇登出和好友们分享,一并把我摘录的小禅的文字也附上。


禅意的文字盛雪的艺术(一)


张亦平的画。他的静物。画得这样心酸。那光,那青花瓷,是宣德年间的吗?


   
那寂寂的凉,透过一场早春的雨来了。惊蛰的夜里,摸着被子上的缠枝莲和牡丹花,无声的惆怅蔓延着……春夜真的凉如水呀。原来呀原来。

   
如今我安静地躺在春天的河底,看着落叶和凋花从头顶上流过去,虽然水有些凉,可是,这样的清澈却早已经难得,你知道的,我喜欢这清澈与干净。

   
浮华褪尽,冰凉入心。——雪小禅

 


昨  日 
的  脚 

作者:张亦平

   
半个月亮爬上雪后清澈的蓝天,窈窕抚媚。太阳到像个多余的配角,匆匆卸妆下场。

   
走在雪地上,陡然发现自己昨日留下的脚印,一阵惊喜。接着就像个玩童一边研究鞋印的形状,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它们的痕迹踉跄行走。然后又猛然醒悟,意识到这是种恋旧的信号,说明自己真的老了?!老到开始迷恋和回忆过去;老到已不太能够接受这个世界的日益变迁;老到回归孩童时代的“天真烂漫”。

   
竟然有了一种莫名的伤感,心情一下暗淡下来,步伐也随之而缓慢。

   
一只银灰色的狐狸从正前方雪地掠过,留下一串省略号似的脚印,并在不远处停留下来,回身竖着尖尖的两耳凝望于我。这场景,要按以往一定会萌发我艺术创作的灵动与随想,今天呢?却反而平添一丝惆怅,令我茕茕孑立于寒风中发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呆。

   
这些伤感来得有缘无故,似乎有些矫情,但却真实、清晰。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个人对生活的设置是无能为力的,无任是你有意还是无意,是失意还是得意,好像都不是你所期冀的那种方式,彷佛冥冥之中有一只无形的力腕在操纵着一切。于是人类开始寻求心灵的寄托,寄寓一种物外的沉稳,祈望一种素淡的平静。人为什么喜欢雪景呢?除了雪本身的晶莹洁白外,我想更多的是她以那种恬静自得、飘然出世的姿态,以其经过自然烈火蒸馏过的甘露,既覆盖住了整日呈现于人们眼前并习以为常的狰狞与晦涩,又滋润了大众渐渐陷入痲木而苦涩的心田。而此刻的雪表现的恬静,是劫后的恬静,恬静下隐藏着悲苦,悲苦下又隐藏着恬静。反反复覆,重重叠叠,生活就在这既入世又出世,既执着又达观的“天道”浩荡中永不回头地前行。

禅意的文字盛雪的艺术(一)




这画中的女子,眼神凛凛,有着饱满的凄。想必在美国十八年的张亦平心中亦有这样的微凉吧?




他说,丹佛的月亮是冷的。(雪小禅)

   
这种认识似乎有些悲观。人总有那么一些时候,或者那么一瞬,向近看一无是处,往远看万事皆悲,世俗的一切诱惑已提不起你的精神,你于是试图用上帝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俗世上的问题,可惜你恰恰只能是一个俗人,所以你注定要痛苦。大概只有拥有简单和淳朴的人生理想的人才容易触摸的到幸福吧。亚当和夏娃在离开伊甸园之前大概是快乐的,可当他们睁开了眼睛,拥有了智慧,看到了善恶,他们就不快乐了。就像这雪,当她融化了露出下面生活的原型,你还能保持先前的那份快乐吗?所以钱锺书先生说: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象跑狗场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

   
记忆,如同长着翅膀的灵鸟穿梭于人类思想的时光隧道。快乐与痛苦正是它们左右的羽翼,只有对两者都认真作过深刻思考的人,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飞翔。得到一些,总要放弃一些;经历一些,总要错过一些;铭记一些,总要忘却一些。记忆游戈的空间就如我们计算机的储存,是有一定容量的。痛苦多了,快乐的生存空间,飞翔的面积自然也就变得狭小,甚至还有可能被痛苦的病毒感染,而被扼杀坠落下天空。那么是否可以只要保留快乐而不要痛苦呢?似乎也是不现实的。生活的哲理告诉我们,有多少快乐,便存在多少痛苦。人类的记忆就是在此两者均衡动力的驱使下翩翩起舞于梦幻的世界。

   
赤条条的来,赤条条地去。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如同灯下的皮影,戴着前世抚媚而多彩的面具,从一个世界中来,又匆匆往另一个世界里去。人所要面对的真正难题是,在荒诞的现实和无法把握的命运中追寻生命的意义,在无从选择的快乐与痛苦中洁身自爱,宽容待人。相传佛在灭度的时候说,我不在时,你们要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一面彻悟人生痛苦的实质,一面满怀生命快乐的向往,两者相结合才是健全的人生观。因为快乐和上帝一样,只存在于相信它的人心中。痛苦也许会让人“深刻”,但生活如果没有快乐,其痛苦极其容易走入冷酷。

   
花开花谢,潮涨潮落。快乐仿佛又如同盛开的花朵,艳丽的怒放仅仅是那么几日;也如同起落的江水一般,只在岸上轻轻一扑就悄然退去了。

   
我之所以喜欢戈宝权先生翻译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并称赞其是最为精确、最具权威、最为艺术化的经典。是因为同一首诗,我曾经读过五种译本,并将它们对原诗最后结尾的翻译逐一作了比较:1,但一切转眼就会过去,一过去,生活又充满欢笑;2,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3,一切都如云烟一切都会过去,那过去了的又使你感到美好;4,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事情一过去便成为欢愉;5,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最后第五种是戈氏的译本。“亲切的怀恋”,“怀恋”一词是多么的美好!她弥漫着记忆中那飘浮在草地上淡淡的泥土气息。又像一块温软的玉,并不突兀,盈盈一握,滑腻非凡。

   
远处的狐狸似乎在猜测,又似乎听懂了我的心声,默默站立陪伴着我。时间在这异样静谧的傍晚一秒一秒地悄然滑过,像是树梢上丝丝的微风。

   
此刻,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禅意的文字盛雪的艺术(一)


这是什么花呢。很繁重的放在了一起。拥挤着,取暖。


雪小禅文字摘录


我是一粒棋子,过了河,没路可回了。我是一块煤,不会轻易被点燃,可烧起来,就会成一堆灰,再燃,已经没了可能。

这样的爱,是蚕,一点一点抽着丝,到最后,我成了你的空壳,空壳中的宇宙,已经这样小。

 

于一个人而言,也许心动过一次,爱过一次,就是止。就是永远的心已死爱已凉,爱无能了,再也没有爱的激情,所有的一切,毁于一场爱的战争,当时也曾经轰轰烈烈,也曾经非君不爱,转眼就凉了。

这就是爱情吧,它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无比纯洁,也可以让一个人堕落成魔鬼。爱情是一件华美的衣服,华而不实;爱情也可以是一件纯棉的背心,穿上之后让你暖心暖肺。

原来,所有的爱情记忆如尸骸,你以为它过去了,可是,它还在那里,一直在那里。

 

我喜欢这光阴里的人或者事,滚滚红尘,人讲人缘,物讲物缘,缘来缘去,我已经知道,那属于我的,都将是好光阴,即使悲欣交集,我亦会珍惜。


 

那是一种孤独的眼神,因为找不到这世界温暖的出口而孤单。从看到你的眼神,就知道你是我的毒药,我的毒药,我的解药,那都是你。

爱情,说到底,还是一件心疼的事情,如果你一直心疼,说明你一直在爱,什么时候麻木了冷漠了,那么,才是爱情过去了,才是爱已凉。

 

世界上最疼痛的事情是,你在意这个人时,这个人已经离你而去,当你发现你快忘记时,他却又出现在你的生活里,而这生活,却与他,再无关联。

我喜欢那里的情调,常春藤爬满了整个屋顶,门把手是旧的,但带着旧上海的味道,槐树花和梧桐树那样美到凋谢,这是我的上海,这是爱情的上海。

 

喜欢一个人,浅浅地喜欢是最美,不需要告诉他,有时,只是欣赏,还不到爱,喜欢听他的声音,看他的微笑,他颈间小小的痣,还半遮半掩,还欲说还休,还是春天里的二月,还藏着要吐蕊的花苞,这浅浅地喜欢,如饮清茶,淡然而落寂,挑落灯花,满心禅意,是银碗里盛雪的素清,却又听着隔水的云箫,分外的缠绵。

 

痴是病。至少是病态,把自己臆想的东西强加于自己,断断续续加压,徒增烦恼,是自己和自己没完没了的追赶和厮杀,到最痴时,前无道路后有追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爱情中都是凡夫俗子,死拉活拽地过几十年,耗成金婚银婚,未必有多恩爱,爱情中有多少能化成蝴蝶,大多时候,我们是那一只只苍蝇,也成双成对,嗡嗡地响着,一生,很快就响完了。

想念一个人,再过多少年,再经历多少事,再多久不曾联系,他仍然是她的亲人,她心里面的最里面的亲人。

 


如果爱错了人,他会张扬你的种种,谁让你有几分薄名?可是,如果爱对了人,即使离散了,他一样珍惜你,如同珍惜你和他的过去,对你,他只字不提,守口如瓶,这样的男人,爱过他一次,死了都值。

禅意的文字盛雪的艺术(一)

雪小禅

雪小禅:禅意女子,生于七十年代,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烟雨桃花》。文字被收入十余本出版书籍中,2004年大型文学双月刊《长城》第二期以“王虹莲散文现象”为题进行了研讨与笔谈。十七岁在《春笋报》、《少年文艺》发表处女作,以后不间断创作至今。近两年势头迅猛,被时尚圈内评为期刊界作者佼佼者。2000年至今共发表文章200多万字,文章多见《希望》、《人生与伴侣》、《女友》、《爱人》、《家庭之友》、《花溪》、《现代画报》、《深圳青年》等200家报刊。文章曾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良友》、《读友》、《意林》等文摘类杂志多次转载。现为《读者》百名签约作者之一。

  自然的、野生的、寂寞的我,一个热爱爱情的女子,喜欢在文字间游走,寻找前世今生之江湖。因了文字和京剧,打发了太多飘荡的光阴,有时,渴望一夕忽老,置于喧哗人市中念着“去时陌上花似锦,今日楼头柳又青”。那些年少的尺寸光阴,一一浮现在脸上,只是淡淡的喜。我再写“老来多健忘”,盼有人能对上那句叫人肝肠寸断的“惟不忘相思”。才不愧我年轻时对文字和爱情的热爱。——雪小禅

雪小禅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exiaochanblog

因为她懂得,所以我慈悲(雪小禅)

陌上花:因为喜欢雪氏细致、空灵、干净的文风和纯粹人品;尤其喜爱其作品中之色彩美戏曲美及对建筑音乐形文音色的融合。学子们大都喜爱其小说人物的痴与真,以及弥漫其间的淡淡哀愁、委婉阴柔和如莲的喜悦。因为喜欢,所以不悔

谢谢陌上花妹妹转载此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6826750100i09m.htmlhttp://img.users.51.la/16597139.as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