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意的文字 盛雪的艺术(二)

(2010-02-11 11:28:24)
标签:

雪小禅

陌上花

张亦平

心如

伊甸心园

分类: 心感文萃

禅意的文字 <wbr>盛雪的艺术(二)

    初看这幅画时,原本烦躁的心真的也就静下来了。画面一方顺着静水中的树木、房屋、蓝天把人引向远方的拱桥,把更远的风景虚化在桥孔中。。。。。。一方把本为上的蓝天静静地刻在了画下面的水中,凝望水中天,伴随着遐思,回味蓝天的高远,意境颇深。

    明媚的阳光只是给简陋的民居投注了光亮,在明黄的颜色中渲染出民居静如水的诗意,那么静怡和安详。透着阳光温暖的水边人家,相伴着依偎白云的蓝天,芊芊葱郁的茂绿,将人的心情渐渐地摄取到画面中,令人对这样不染俗尘的小桥流水,这样简易安逸的淳朴人家充满向往。——心如

 

心   如   静  

作者:张亦平

    生活似秤砣,坠着人心疼。

    漂洋过海的人们,肩上如挑着两头都沉重不堪的担子,前后瞻顾,均衡得失,步履艰辛,可谓体困人乏压力重重。其中来自于转换身份的压力姑且不说,这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原因。另外有来自于家庭的压力、与论的压力、男人女人的自尊心和责任的压力,以及社会价值评价的压力。当然,还有自我期许的压力。加之每每逢年过节,那牵肠挂肚的思乡之情兜头压下……。这些多重压力形成一股合力,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人的压力一大,就容易浮躁,一浮躁,脾气就容易暴躁,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结果,使得身边的亲朋好友跟着自己一起沉重。生活的静水也就随着泛起涟漪,激起浪花。

    人在踫到困苦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事实上经历和回忆是两种概念的事情。回忆往往是靠不住的。除了一些跳跃的光斑记忆深刻,大部分的记忆像是铭刻在石碑上的字迹,在时间和风雨的侵袭下,早已是模糊不清,断壁残垣。假如内心依然存有希望的话,那么回忆是非常令人愉悦的事情。然而生活本身是枯燥而迟缓的,甚至是残酷的。就如人的生命的本身也并不可靠一样,瞬即便能化为乌有。因此,唯有在精神境界中相对凈化,方可在现实生活以及心灵深处得以平衡与安宁。佛陀关于欲念是万苦之源的观点很能说服人,“因果”、“轮回”之说解释了一切苦厄和拯救之道。西方油画艺术的本源来自宗教,故同时我也认可基督教原罪的观点,这样使得他的信徒容忍、宽厚,以诚待人。托尔斯泰说:“我相信耶稣的道理,整个生命都经历了一次更生,我不再绝望,而是品味到了一种由衷的快乐,这种快乐,即便是死亡也无法剥夺”。假如我们理解了人间一些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的内心也就能归于平静。

    随心、随力、随缘了。

    如今多元化的世界,风车化为了碎片。一种以拆除整体结构为目的的碎片化审美追求日益盛行。用李敖先生的话说是:当今世道是“形势大好,人心大坏”。在这剥离了道德自律、责任约束和羞耻心的社会,艺术应该担负起抚平伤痕凈化灵魂的桥梁作用。诚然,艺术不是万能的,艺术只能展示和解释它所能阐述的原委。作为当时代的绘画作品,既要争取画面多视点抓住观赏者的高品味挑战性的视觉,又要做到在立意上直入观赏者的心灵。“崇尚人性、亲和自然、尊重历史、天人合一”将是当代以及未来艺术创作的全新境界!因此,在我的作品画面里,一直有一个人格化的主题,或者是一尾小船,或者是一匹骏马,又或者是一池明镜似的春水。他(它)的生命里一定有一个方向,这种方向也许是空灵的,或者是一束强烈的光,他(它)不是指定,但肯定是一种指引,也肯定带给他(它)某种不可见的力量,他(它)的生命因此而得以慰籍。我的油画《小桥、流水、人家》则是遵循了以上的原则。

禅意的文字 <wbr>盛雪的艺术(二)

张亦平的孤舟。一个人绵长的等待,心思绵密,在质地很好的秋天,在美国,在丹佛。(雪小禅)

    我的内心始终要求我要有一种向往,一种脱胎换骨的宁静,一种洗凈铅华的平和。

    戈宝权老先生翻译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最为精确、最具权威、最为艺术化的经典,也是我们那一代人生活的座右铭。今重新拿来背读,仍感温暖于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定。

    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仅以此画献给同为远离故土建家立业的朋友们,以慰打拼生活的血与肉、灵与魂,并共同缅怀心像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禅意的文字 <wbr>盛雪的艺术(二)

静静地绽放出不争的美丽,在奉献中枯萎。。。。。。——心如

心如女士:您好!

    看到您红殷殷的新博面,纯正而浓郁的中国红徐徐漫上心来。又看到您贴上了“迷上雪小禅”的标签,同样欢喜,本想说些开心的事,却因读《请不要戏弄博客》,心一下暗淡下来……这个无奈的世界。我很难过,真的!

    我们行走在现代都市的喧嚣里,心往神追的是“一个蓝蓝的,白云天”,结果往往是灰头土脸。读您博友“阿旺”君在《男人的眼泪》后的留言:“……希望生活中他如同其文字一般真实通透”,说得真好,让我默默坐在阳台上思考了很久。忆起我若干年前读大学二年级时,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妄想编辑美学词典,在关于什么是“美”一词时,查阅了当时可以找到的世界各地的资料里,居然发现有六十四种说法。而给我记忆深刻且铭记于心的一条,则是东欧一个哲学家的理论。他说:“美就是树”。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心里嚼着体会,以至于养成一个习惯,外出喜爱观察不同品种不同形状的树。细想那生长在环宇大气自由空气中的树,从幼苗到老死,不经过任何人为修饰与提拔,每一棵都将生长得千姿百态又“真实通透”。从结构到比例,即便是错中复杂相互交叉枝干的留白空间,也如同书法艺术之构图,透着“以白当黑”的空灵美。故我常想,人要是树就好了,咳……可惜人偏偏又不是树。谢谢“阿旺”君的留言,这是我再次起锚前行的心灯。

    世风人心,颓至于此,令人心生悲意。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感谢生活不断向我们倾其所有。想想您《最初来美国的那些日子》;想想紧紧抱住Max不撒手的Cookie(小甜饼);想想您远在天国仍俯瞰于您的父亲;想想《圣经》故事里具有信心、温和、勇气、顺服的约瑟,我们的心将永无皱纹。

    感谢您的厚爱,让我荡漾在您那么多博客朋友赞誉的心河里,亦平心生甘甜又无比惭愧,真有些忐忑不安哪!借您宝地代我向众友深深致谢!同时也为打搅您生活和博客的平静秩序而致歉!

    附上我的拙文《心如静水》,常言道心静如水,我想水有动姿也有静态,还是选择静水深流吧。虽然有些刻意,但仍真实。《昨日的脚印》是前文的姐妹篇,同样是为了吐出些什么。

    快过年了,捎去我最诚挚的祝福,给您,给您们!

张亦平

张先生,您好!
    先敬请原谅我邮件回复地如此迟缓,原因我近几天家事诸多,也同时思考很多问题。
    记得在“意淫”一篇中,曾经提到过贾宝玉的“痴”,一种天生而又无奈的本性。“痴”性人人皆有,只是凝聚点不同。有的人痴于名利,有的人痴于情感,有的人痴于灵性的升华。如果一个人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笃定不变的目标上也还好,最可悲的就是哪样都摆脱不掉,哪样又都无法达到。
    最近一段时间,博客上发生一些事情,令我不得不最终放弃博客是纯洁之地的理想神话。虚拟中依然会有社会,这令我对全心期盼和铺筑的博客,失去了精神寄托和向往。

    我有些迷失了!也许我太追求理想化了吧,无法交融自己进这似真似幻的世界,更不会真真假假地玩弄于其间。我觉得我再次陷在一个不自觉的漩涡里打转儿,又要一次战胜自己,心中想要的和客观上无谓的又一次冲突,令我茫然。
    提前祝您虎年大吉!我这里没有任何中国年迹象,也许会和儿子干妈一家吃个团圆饭。想想国内正喜洋洋,真是羡慕啊!
    诸事平安!
心如

禅意的文字 <wbr>盛雪的艺术(二)

心如:
    信中您提到贾宝玉的“痴”。贾宝玉出世又入世,始于痴,止于觉,“急流津觉迷渡口”。他到人间走了那么一遭,体验着人,体验着情,体验着世界,体验了悲欢离合,回归青埂峰前,对人最根本的失望,或者说是绝望,就是人太重于物质而不重自身。一悟再悟,最后终于赢得了心觉。大彻大悟而解脱了。
    王国维曰:玉即欲的暗示,欲乃是悲剧之源。宝玉最后作了回答:“有了心了,要那玉何用?”一语终了。
    悟觉则佛,迷则众。

张亦平

张先生:

    看了您言语不多的文字,我则泪流满面。“体验着人,体验着情,体验着世界,体验了悲欢离合,回归青埂峰前,对人最根本的失望,或者说是绝望,就是人太重于物质而不重自身。”这就是我现在的感觉。我一直有千般万般的故事和感受想付之文字,但终归是没怎么提笔写下去,因为我觉得一个人思想不成熟是无法写出真正好东西的。在每天的虚度中观看人间世事,包括自己的,看到他人在舞台上,自己又何尝不是?自己也在表演,不只是眼中的他人。也可能人人认为猴子耍的可爱,而猴子眼中的人可能就更为滑稽了。
    这就是人生吗?贾宝玉可以大悟彻悟而解脱了,这是最好的结局!我也期盼,但可能没有这么幸运。有时,我都不知道我是谁?要干什么?想成就什么?又无法脱离这个躯壳的禁锢,却又随时梦想飘飞时的快乐!
    谢谢您的理解!

心如

心如:
    我必须对您说,风风雨雨这些年,不说与最亲近人之间的磨合,就说五年回国的折腾,已将您内心的火热消耗泄尽,所以才有了如今对上帝的无尽膜拜!您说,人间有圣洁吗?通往上帝的路是有窄门的,窄门里面才有圣境。
    我想说的是,不要对自己痴迷的一切期望太高,圣经讲超越,有上帝,有神,是外在超越。禅表现佛我一体,佛即我,我即佛,只是这个我,必须是觉之我,悟之我。《石头记》的大爱、大慈悲,让人类明了洗尽铅华,随心、随力、随缘!!! 
    梦落幕,心明了,太阳便升起了!

张亦

张先生:

    关于信仰,我们可能会有分歧。我不相信人靠自己的禅悟能够超脱,世上有一种超然的力量,至于人之上,那就是上帝。我不是痴迷上帝,而是祈求这股超然的力量来帮助人性的软弱和本罪。我不是虔诚的教徒,还会时不常地被世上之事烦扰,也把世上的事看得重于天国的事,但我很向往那种看透世上一切虚无的超脱。但愿吧!在未来的日子里,在渐渐老迈的路程上,能够成熟起来、深悟起来、完全起来!

    再次感谢!新春快乐!

心如

http://img.users.51.la/16597139.asp盛雪的艺术(二)"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