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航飞行安全别再让人“冒冷汗”

(2016-10-21 11:39:09)

民航飞行安全别再让人“冒冷汗”

/李松林   央视网特约评论

     近期,飞行安全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焦点。1011日,因上海虹桥机场塔台指挥错误,东航两架飞机险些相撞,其中一飞机机长果断处置,惨剧才得以避免。16日,成都双流机场一架国航飞机错误理解塔台指令,飞错离场程序,导致起飞后转错方向。一个是十年安全飞行无事故的东航,一个是去年客流量全国第四的机场,业绩如此斐然的两个单位,却出现不安全飞行事件,难免让人为其安全管理“捏把汗”。

 

     安全无小事,航空安全更是直接关涉乘客的身家性命。世界范围内的多起航空事故早已表明,飞机安检维保不及时、飞行调度忙中生乱、航空管理有漏洞等,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导致不可逆的重大航空事故发生。血泪教训在先,任何地方政府、航空企业和机场管理机构都不能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而要万般谨慎,查漏补缺,实现航空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事实上,不论是此次东航飞机的“跑道侵入”事件,还是成都双流机场国航飞机“飞错离场程序”,都给我们敲响了强化治理,箍紧安全“紧箍咒”的警钟。东航飞机的“跑道侵入”事件,尽管初步认定是由塔台指挥错误,但这样沉重的一口“黑锅”,岂是塔台一方就可以背负得了的?这背后有没有整个机场管控程序的协调阻滞问题?如果有,又该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现代机场空管的智能化水平;如何在已有章制的基础上,倒逼每一个民航管理者、参与者提升从业素质和安全责任心,让他们主动而为,及时完善流程漏洞、强化流程监管力度?

 

     相比而言,国航飞机的“飞错离场程序”事件,则更让人看到光有技术和流程监控远远不够,关键还在于“人”这一环。如果有规则、有指导,机长、飞行员却漠视规则、不按规则行事,后果往往比“失误”更加可怕。因为不论技术多么先进,规则多么完备,都需要人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方能实现“平安着陆”。从这个意义来说,加强飞机的日常安检维护保养、改进机组人员、空中管制员的培养、培训和管理制度,也应该成为题中之义,而且十分紧迫。

 

     航空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说的是“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既告诉人们,事故本身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也警告人们,技术和规章再完美,也要完美落实到实操层面才行,没有责任心和基本的职业素养,事故随时可能降临。如今,我们已进入“航空时代”。乘坐飞机出行,成为越来越多国人的选择。政府部门、航空企业和机场管理机构理应明白,日益增长的客流量、不断攀升的业绩和航空市场扩大固然可喜,但这同时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如果不从内部开始强化监管,不从技术到流程到每一个人实现精细化管理,那么,小到一次差错、大到一起严重事故,都随时可能将这些“漂亮成绩”夺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