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图财害命的“康复”机构?
文/李松林
于是,悲剧发生了。今天,我们聊聊那些图财害命、缺乏监管的康复机构。
据报道,不到4岁的自闭症儿童嘉嘉,3月初被妈妈送至广州一家名为“天道正气”的康复机构,接受一种全新的、封闭式的康复训练,每月费用过万元。4月27日嘉嘉突然死亡,死前一天,他曾拉练19公里。嘉嘉家长表示将起诉机构,而据了解,目前民办康复机构尚无行业监管。
这是令人伤感的一幕——家长好不容易花了高价钱,非但没治好孩子的病症,反而断送了孩子的性命。而最让人心痛的,是孩子死亡之猝然,连生前最后一面也未曾见到。
回溯整个悲剧的发生原因,自然离不开家长的盲目决定。孩子患自闭症,家长自然着急,这我们都完全可以理解。只是,一旦矫治心切,便可能盲目求助,病急乱投医,陷孩子于危险的境地。
就如这个事件,嘉嘉的父母就是通过网络购买图书、搜索联系到该康复机构的。至于机构的“训练”项目是否科学、“训练”强度是否适合幼儿身心生长规律、机构的资质是否完备真实等等,当父母的,即使有心,往往无法无力去验证。
也就是说,针对这些机构的实际情况,家长理应仔细甄别和选择。当然,悲剧已经发生,再责备家长也无意义。家长最大的失误,就是好心办了坏事。但是,相比家长的盲目,这类打着各类旗号进行图财害命的“康复机构”,更最值得我们细细说道和审视。
如今,一些所谓的网瘾戒除所、魔鬼训练营遍地都是,这些机构中,有些是有资质,但是没教学条件;有些有教学条件,但是无资质;有些是既无资质,也无教学条件,总体情况是良莠不齐,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而从此前一些报道来看,发生在这些魔鬼训练营、网瘾接触所里的悲剧,确实已经不少。甚至,一些机构在事发后立即卷铺盖走人,消失得无影无踪。连追责问责都源头,都不容易找到。
具体到此事件,经初步调查,出事的机构注册经营范围是营养健康咨询服务。也就是说,该机构一直涉嫌“挂羊头卖狗肉”,这再次证实了此类机构的粗放生长现状。
救救孩子!各地的相关部门没有任何理由再“打盹”、睁只眼闭只眼了。要给这些机构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及时给它们核发“准生证”,不能随便拉两个人,搭个草台班子就可以从事“康复训练”;另一方面,核发“准生证”之后,也要对其日常的教学、训练项目加强评估和监管。
如此,悲剧才会少一些,孩子才可能接受到及时有效的矫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