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我们依旧需要“平凡”

(2015-09-29 10:52:06)
标签:

佛学

今天,我们依旧需要“平凡”

李松林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

   比如,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比如,这是一个每时每刻不在变化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彷佛一切都没有变的时代。

   比如,这是一个信息庞杂超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群体心灵闭塞的时代。

   再比如,这是物欲横流,物质过剩的时代,这也是精神萎靡、信仰匮乏的时代。

   同时,这是一个习惯宏大叙事、关注重点改革、政策、法条和进步的“大时代”,这也是一个小人物、小故事、小感动、小情绪茁壮生长的“小时代”。

   ……

   这样的例子,我们只要稍稍留意,彷佛就可以随手找出一箩筐来。

 

    哲人罗素说,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正因为真实的社会不止一面,不仅一种色调,甚至多数时候不免冲突、呈现矛盾,才让我们在有比较和有甄选的生活中发现价值。最近,有两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活着.蜕变》和《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这两本书是由腾讯图片频道联合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和中信出版集团共同出版。看完这两本书,有三个直接感受值得一说。

    第一,眼光独到。这是资讯爆炸和过剩的时代。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我们国民的年阅读量却并不尽如人意。互联网蓬勃发展后,出现一个新现象(新阅读习惯、新阅读心理),受众进入“读图时代”。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第一现场,在基本的信息和细节之外,人们更乐于寻找和点击图片,以“身临其境”,见证现场。《活着.蜕变》和《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就与这种新的阅读习惯和新的阅读心理遥相呼应——它们分别取材于腾讯图片频道运营多年的《活着》和《中国人的一天》两个栏目。而当这些故事从线上转到线下,从屏幕变成纸张,读者面对的就不只是转瞬即逝的新鲜感,更多成了我们捧在手里的、不会消失的“拥有”。

    这是一种慷慨的分享。

    第二,临摹现实。文字的终极功能是抚慰心灵,文字的第一职责是记录现实。不论翻开《活着.蜕变》还是《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最直接的体悟便是沉甸甸的现实。比如,前者记录了曾经默默无闻的“农民工作家王二屎”压在心底的“我叫‘不失足’”的呼唤、“失独母亲”邢丽“重生是我的希望”的呐喊、从“刘霆”到“刘婷”的破茧重叠……后者则收录了“守村老人”、“最后的训猴人”、“提线木偶剧团”、“援建雅安的女汉子”、“废墟上的手风琴手”等故事。这些面孔和故事就发生在你我身边,每天都在日复一日地上演着。他们看似平凡,却努力导演着专属自己的人生;他们似乎与我们并无交集,却在不经意间装点了你我的梦想。

    这是一种踏实的记录。

第三,视角亲民。《活着.蜕变》和《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虽然分别取材于两个定位有别的图片栏目,但在我看来,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亲民的视角。“读图时代”读的是图和图片背后的故事,但这两本书的定位是记录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波澜壮阔的社会舞台上的“平凡”人背后的酸甜苦辣。这其中,有城镇化大背景下的拆迁问题、有价值多元时代中的性别平等理念和“自我塑造”过程、有现实诱惑下坚守梦想,实现人生蜕变的不屈、有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之困……有抗战老兵、有光鲜超模、有三轮车夫、有少年舞狮队、有留守大山的苗族女孩、赤脚医生……记录他们的生活哀乐,就是记录每个“平凡”生命的脉搏;记录他们的一点一滴,就是记录个体权利的生长。

    这是一种积极的改变。

    慷慨分享、踏实记录、谋求改变,三种态度。在成功学、厚黑学、心灵鸡汤书籍盛销一时的当下,还有什么比坚持这种态度更值得欣赏的?

 

我为还有人做这些“不起眼”甚至是“琐碎”的事感到高兴。

这个时代,遍地黄金,信仰缺失。人们似乎丧失了对生动社会现实的浓烈兴趣,更愿意拼命工作,努力赚钱,朝九晚五,日复一日。舍不得、没时间停下片刻,稍作沉思,去感悟身边这些“平凡”人的一举一动,悲欢喜乐,体悟生命多样的滋味,体会大时代脉搏下的变与不变。

从这个意义来说,面前摆着的其实不是两本书,而是一种情怀——对现实的、生命的、人性的,体察入微、感同身受的情怀。

可能有人会问,记录这些“平凡”人有意义吗?眼下信息爆裂,《活着》和《中国人的一天》两个栏目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因为,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候绝不是精彩绚烂的,恰恰是人们口中所谓的“平凡”,并且,聪明的人因为做“笨”的事,才会变得伟大。

感兴趣、有情怀、有执着,这样的“韧劲”恰是我们每个人最需要、也是合力推动社会一点一滴向前发展的珍贵养分。

如果,你还感到迷惘,请翻开这两本书,戴上耳机,听听朴树的那首歌: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