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走得太快了,请等一等孩子

(2015-06-12 16:56:29)
标签:

育儿

我们走得太快了,请等一等孩子

李松林

   “六一儿童节”刚过,不知道有多少儿童过了这个节日,就如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儿童正离我们而去。

69日深夜,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服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他们之中,最大者13岁,最小者仅5岁。直到此刻,孩子的父母都处于失联状态,我们甚至都不确定,孩子的父母是否已经获知这个悲伤的消息。

第二天,远在湖南衡阳的两姐妹,汤银霞(14岁)、汤溪林(8岁)放学后回家,走了一条与往常不一样的路。途中,姐妹俩捡起了一处垃圾堆里的食物吃下,没多久出事了……“里面可能有老鼠药。”警方称,死因系中毒引发。有网友说,“她们应该有些饿。”据了解,汤父在老家务农,照顾女儿的汤母智障,常忘做饭。

两天,我们丢掉了6个孩子。他们的名字经媒体报道而被我们窥见,他们生前的状态也正随着记者的视线逐渐被还原。应该说,这两起事件的发生的确各有差异,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成了我们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弃儿”,他们的心灵,成了整个社会尚未照耀到的阴暗角落。有人说,“毕节四兄妹”家里有小楼房、有1000斤玉米、有50斤腊肉,甚至还有3500余元的医保金,他们似乎并不缺少什么,还有什么理由选择离去;有人说,“衡阳两姐妹”或许只是“有些饿”、“不懂得随便捡来的东西不能吃”,才会中毒而亡。这样的逻辑固然无错,但可能不是全部,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

走近他们,首先需要走近他们的父辈。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城市化的脚步一刻未停。国家崛起、楼市回暖、股市亢奋,在我们每天熟知和谈论的这些主题背后,其实还有很坚固的一堵墙,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若隐若现。这一群体显得有些急促,迫于生存与生活的压力,像嗅觉灵敏的蜜蜂,辗转奔波于各个地区和城市,为“中国速度”默默出力;显得有些“愚钝”,他们不会花太多精力,去注意那些所谓“农民工”、“外来人”的标签,不会耐心和孩子交流,连说一句“我爱你”都不好意思;甚至显得有些“斤斤计较”,他们会为了多挣一点加班费、“过节费”,节省一点车费,几年时间舍不得回家。而与他们对应的,是6000万左右的留守儿童,是约5000万的农村留守老人,是孩子不能时刻带在身边的无奈。即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待在家乡,也多是一些不可抗的原因:比如,不识字、家人疾病、劳动能力缺失、年龄渐大……

这些离开我们的孩子,他们所拥有的,就是这样的父辈——这是他们全部的依赖和骄傲,也可能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请恕我这样讲)。

我不知道,这6个花朵一样的生命凋谢,究竟会换来什么,会改变些什么,但他们渐行渐远的脚步,正如阵阵不停的闷锤,敲砸着我们现实的社会:城乡二元体制的坚冰什么时候真正打破?日趋空心化的农村何去何从?对农村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的投入足够吗?基层乡村的治理该走向何方?每个地区的民政、教育等部门,可否再多一些细心和耐心?那些有足够资金和爱心的公益组织、慈善机构的天平,可否对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多倾斜一度?

其实,只要看看每天的网络和电视里的新闻,孩子的遭遇又岂止服农药、误食中毒?被针扎、被暴打、被碾压、被虐待、意外溺水……这些故事,曾经都真切发生于你我身边。他们之中,有孩子个体和家庭的原因,也有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原因。多年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曾喊出“救救孩子”,这声呼唤,在今天,不仅没过时,相反,显得很迫切。

或许,我们也有必要温习一遍胡适先生说的话,“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细心的人已发现,胡适把孩子排在第一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