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座被讹”是谁的恶?

(2013-12-11 23:42:35)
标签:

杂谈

“让座被讹”是谁的恶?

文/李松林

河北承德,一小女孩公交上给老太太让座,结果车辆急刹车,老人不慎摔倒。老人一再女孩索赔,女孩家长无奈赔付200元钱。

本来是其乐融融的好心让座,却因一个急刹车变成了“让座被讹”,角色转换之快令人错愕。有人感慨小女孩“运气不好”,有人指责老年人“得寸进尺”,更多人则是在这起事件的发生现场,“用脚投票”选择了不再给老人让座。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经济、科技指数不断刷新,社会道德却日渐式微。可以看到,从南京“彭宇案”判决的“恶效应”开始,老年人已经实打实成为了一个敏感群体。面对老人倒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谨慎搀扶老人,甚至“围观”倒地老人。在公交车上,不少老人的举动也让人费解。一些老人性格冲动,强行要求别人让座,出手打骂不让座的人,甚至干脆一屁股坐上女乘客大腿,等等。种种事例都在不断刺激和消解人们的情感与善良。

有人认为,“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我一直坚信,并非所有讹人的老人都是坏人,他们只是情绪失控下做出了不恰当的行为。细细分析,那些被扶起的倒地老人为何要讹人?原因大多是“怕给儿女找麻烦”、“舍不得出医药费”、“家庭经济太困难”。而此事件中的老人向好心让座的女孩索赔200元钱,估计多少也难逃这个原因。

人没有好坏,行为有好坏。不要简单地把讹人老人归纳为“坏人”、“骗子”、“老东西”。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思索,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老人的此种坏行为?从此前的几个案例来看,如果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能够尽可能覆盖,并且能够发挥切实“兜底”效果,每一个个体就不会在摔倒后恶意去讹诈他人。通俗讲,每一个人在倒地后,被撞后,如果有医疗保险公司支付医药费,他还有必要讹人去伤害另一个人吗?

所以说,“扶人被讹”、“让座被讹”,背后纵然有一时的情绪冲动之恶,但本质上依旧是医疗保障制度对老年人群体的覆盖不力、执行乏力之恶。

 

12月11日于北京朝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