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纪委的辟谣为何不受待见?

(2012-12-08 23:48:10)
标签:

杂谈

甘肃纪委的辟谣为何不受待见?

 

/李松林

 

说实话,在微博引入中国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从来没有谁会认为这将成为问政和反腐的一块新阵地。在今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微博反腐呈现井喷态势。“表哥”、“房叔”、“雷冠希”一批官员的倒掉让人看到微博摧枯拉朽的威力,广大公众也在此阵地上渐渐重建起反腐的信心。

 

微博反腐通常遵循的一个路径是网友举报——政府重视——纪委调查——给出答案(开始处理)。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纪委调查,因为在经由纪委调查之后,真相大概也就清晰了。

 

比如前面谈到的几起事件纪委调查的结果就是“货真价实”,但最近““兰州市长袁占亭疑戴名表”的举报经甘肃省纪委调查后结论为“谣言”。官方的答复是“袁占亭同志佩戴过黑色雷达机械陶瓷表、欧米茄仿表、西铁城光动能表,均为本人购买。其中价格最高的是黑色雷达机械陶瓷表,目前市场价格人民币25100元。疑指其曾佩戴过其他名表,缺乏有效证据。”

 

虽然甘肃纪委的调查很及时,很迅速,“很专业”,但最终摆出的姿态却是辟谣,这下网友不高兴了。你说调查我们欢迎,您说这是谣言谁来证明?这是网友最直观的疑问。

 

事实上,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甘肃纪委辟谣中的一个字眼很有趣——“袁占亭同志佩戴过黑色雷达机械陶瓷表、欧米茄仿表、西铁城光动能表”。什么?欧米茄仿表?开国际玩笑吧,堂堂一个市长居然在公开场合佩戴一个山寨货,这也太低调,太“执政为民”了吧?同时,纪委口中声称的几块手表“均为本人购买”。有谁可以作证这些手表真的是袁占亭本人购买的,是他自己“招供”的吗?当然,还有一个疑问,甘肃纪委表示的“缺乏有效证据”,这个“有效”究竟该如何定义,到底要拿出哪些东西才算“有效证据”?

 

总之,归结为一句话,民众对甘肃纪委的辟谣不感冒,不待见。不感冒,不待见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此次甘肃纪委的所谓调查不公开,不透明,不具说服力。因为,人们看到的只是甘肃纪委自己关起门来的调查。既然如此,这个结论的公信显然也就不值一提。

 

然而,这又引出另外一个更深次的问题。此前,陕西“表哥”杨达才的名表也好,广州“房叔”蔡彬的“房事”也罢,这其中似乎都是两地纪委自己调查过后得出“属实”的结论为博得舆论喝彩,为何此次甘肃纪委的辟谣就不受待见了呢?

 

由此看出,但凡有举报,民众的第一反应就是“肯定有问题”,民众期待的结果自然也就成了“调查属实”。而当纪委给出另外一种声音和答案的时候,民众难免会大失所望,继而满是骚动。其实,这是怨不得民众的。

 

长期以来,民众见多了太多的官员贪腐,似乎只要是官员,不贪腐就是不正常的。坊间流传一句话:“一个县委书记在其任期内捞不到2000万就不是称职的书记。”这样的话语无疑是对我们社会的极大讽刺,风气造就群众的刻板印象,难以一下子消除;还有,在微博未诞生之前,有多少针对官员的举报是公正、公开、透明地对待的?或者说,又有多少举报是被相关部门找个借口搪塞转换的?现在难得有机遇,有环境,有条件举报,民众当然期待会有“大鱼”落网。

 

甘肃纪委的回应不受待见,甚至有网友喊出“袁市长水太深”、“集体包庇”的质疑声。无疑,这是令政府机关最为尴尬的。我想,袁市长倘若果真屁股干净,甘肃纪委如果真有认真调查,不妨敞开胸怀,再让媒体和公众来一次监督,这也有助于维护袁市长个人和甘肃纪委的形象。

 

但是,就算如此,这也只能是化解了眼前甘肃纪委眉毛上的“火”。对于多数民众来说,心里依旧住着那个“放羊的小男孩”——当纪委喊出第一声、第二声“没问题”的时候,我们信了却最终发现受骗了;等到眼下真有官员“没问题”的时候,我们却打死也不相信了。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地方。

 

12月8日凌晨于北京

我的腾讯博客:http://user.qzone.qq.com/416414582/main 

我的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2874233.html

关注我的更多文字,尽在微博:http://weibo.com/u/1564352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