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空置房,就有多少空房管家

(2010-09-07 10:20:51)
标签:

杂谈

有多少空置房,就有多少空房管家

空置房调查要入户?没关系,可以留人;查水电?专人可定时上门“开灯、放水”;到物业查询?可以有专人与物业接洽,必要时还可提供“身份扮演”服务。北京作为空置房调查试点城市的消息刚见诸报端,就有人推出“空房管家”服务。据介绍,管家服务按月收费,针对不同年限和户型的房子有不同报价,大宗客户还能打8折优惠。而近期咨询这种“空房管家”的电话是越来越多。(96日《北京晨报》)

有关住房的话题从未消停。高居不下的房价、扑朔迷离的房市、百姓“望房兴叹”的民生多艰、“欲语还休”的住房空置率、似曾相识的“空房管家”等等,终构成一幅使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房市乱象图。

这一次被舆论盯梢的,正是“空房管家”。之前舆论连续向“住房空置率”施压,促成个别地区政府开始着手“空置率”的统计调查,但随之伴生的“空房管家”却使人愈发恼火。“空房管家”这一名号甫经披露,迅速引爆舆论汹涌,民意反弹。

依我看,“空房管家”一直都存在。并且,有多少空置房,就有多少“空房管家”。

首先,正如前文所述,我们对于“空房管家”是似曾相识的。关于房市成交量火爆却空置房连连,一些“砖家”总爱将“刚性需求”作为挡箭牌。是的,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刚性需求”的因素的确存在。但如果一味强调是“刚性需求”推高房价,无异于在为某些地方官商勾结,市场行为不规范,囤房炒房者推波助澜等因素造就的“空置房”开脱罪责。

更重要的是,如此强调“刚性需求”可能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假象,误导政策制定的方向,殆害民生。在这个道德滑坡,市场失序的社会,一切“真实”都有可能是虚像。就算购房者在购房时看到某房子有人居住和照看,那个人也有可能是聘来的“临时工”。

对于天然逐利的投资者来说,“空房管家”不过是利益链条上的一小环。现在来看,“空房管家”像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催生物,事实上,在房市的世界里,哪里有市场失序、哪里有官商勾结,盲目开发、哪里有囤房炒房行为肆虐,哪里就有“空置房”,也就有“空房管家”。

其次,有多少空置房,就有多少“空房管家”。关于空置房是否能统计的争论至今尚未分明。但杭州、北京朝阳区等地晒出的空置房数量无疑表明空置房的统计并非“还不能算出数据指标”。一方面,房子买了虽然闲置,但并非无人照看,任凭其风吹日晒;另一方面,面对逐渐加大的政策力量,一些空置房为了躲避来自政府统计的压力,“空房管家”也正涌现出“雨后春笋”的态势。

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如果政府力量甘愿对空置房不闻不问,如果空置房的数量得不到准确统计和调查,如果对已摸清的空置房数量不采取措施规范治理,“空房管家”也将继续复制空置房的生存法则。如此一来,民生多艰无异于遭受“二次伤害”,弥足珍贵的政府形象和民生民心也将失去落地生根的依存。

有多少空置房,就有多少“空房管家”。不论是摸得清还是摸不清的空置房,抑或是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空房管家”,都正一次次剥离普通百姓的生活幸福感和自豪感。政府部门只有狠下决心,将空置房和“空房管家”的调查统一协调起来;制定强有力的配套改革措施,广纳民意扎实推进;继续加大廉租房的建设和对房市抬头的警惕。民众才能继续握有“居者有其屋”的质朴愿望,“让人们有尊严的生活”、“让人们生活得有安全感”才有寄生的现实土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