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怨积蓄的背后是对民权表达的呼唤

(2009-12-23 21:02:29)
标签:

杂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21日在上海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政的生命线,是保障各项经济社会事业顺利推进的基础。在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执法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错误的执法方式和行为很容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引起民怨甚至民愤,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钓鱼事件”的发生就说明了这一点。

 

      看来,我们的父母官对民怨的伸张还是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前不久看了鄢烈山关于《蜗居》中映现的“民怨”一文,颇有感受。09年已至岁末,在这一年里多发的群体性事件和雷人雷语表明“民怨”的积蓄爆发是有其深层次缘由的。

 

     “民怨”就是民众的怨气。笔者以为,老百姓完全可以平平安安、安分守己的吃饭,工作,睡觉。没有必要自欺欺人积淀怨气。只是,老百姓自己“不折腾”,不代表外部环境就风平浪静,一帆风顺。“躲猫猫”、“楼脆脆”、“桥脆脆”、“钓鱼执法”、“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刁民”、“屁民”、“卵民”等等,一些单位机构和名人名官的言行却阵阵玷污民众视觉、侮辱民众听觉,刺痛民众中枢神经。一次两次,民众可以忍气吞声,三次四次恐怕民众就要开始积蓄并表达“民怨”了。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些人总是惧怕“民怨”,害怕“民怨”威胁其自身利益。不惜用尽手段掩盖并抹杀“民怨”,结果则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民怨”越积越大,一时手足无措,以致终究“聪明反被聪明误。”

 

      心理医生常常对我们自然人讲,心情难过郁闷了一定要通过第三方来释放自己心头的郁闷。同理,作为民众而言,有怨气是很正常的,社会本就是个生态系统,民众有顺心就有不如意。只是,站在政府机构的角度讲,“民怨”一旦产生,就要放低重心,努力试图寻找“第三方途径”来倾听并化解“民怨”,而不是想一些自以为是的点子“捂盖子”,更不能依靠自己优先的发言权对民众进行语言暴力和语言绑架。每个人都明白,“民怨”的释放有利于加强民众与政府机构的接触和相互信任,有利于政府机构自身的良好运转,更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民怨”的积蓄实质上是对民权的呼喊。民众需要的是和握有优先话语权的一部分人在一个平面上“促膝而谈”,不再遭受“刁民”、“屁民”、“卵民”的训斥还“有苦不能诉”。法国社会学家卢梭曾说,“如果我们不能成功地促使民权高奏凯歌,那么人类的福祉便终是南柯一梦。”足以见得使民权“高奏凯歌”有多么重要。现代公民社会的民权往往不是那些且空且大的论述,很多时候仅仅只是期盼能有和一部分人平等对话、公平竞争的机会而已。

 

      从“民怨”到“民权”,虽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内涵里需要付出的实在太多。“民怨”的产生并不可怕,试图堵住“民怨”才是真正的可怕。期待政府部门能有作为,不需要惊天动地,偶尔令民众感动一下下就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