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于“太平猴魁”四个字的联系和组合。
“太平”是地名,贞静柔和,有着国泰民安的祥瑞;“猴魁”两个字总让人想入非非。查了质料方知,“猴”乃太平县内猴坑、猴岗一字,“魁”乃茶农之名一字;也有说此茶清香的品质位于太平尖茶的魁首,故名曰魁;还有传说,一老汉茶农,救赎了一只猴子,冥冥中神猴相助,赠与一片茶山,老汉为了纪念猴子恩情,把这片山岗叫做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做猴坑,把从猴岗采来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这样的名字就有着惊天动地的壮举,统领着绿茶的天下。
这个两头尖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传统名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又有白毫隐伏、露兰花香味。再言:清咸丰1859年,猴魁先祖开出了一片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的“尖茶”,太平尖茶被普遍认为是太平猴魁的前身,在2004年的世界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的称号。
徽州大地历来气候温宜、云雾缭绕、土质肥沃,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采摘,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贡菊等都是徽州茶叶的佼佼者,引无数茶人竞折腰。欣赏感怀徽州文化的同时,饮茶品闲度时光,太多的质深“闲人”在这里建筑民宿、开辟茶园,吟风望月的过着仙居生活。
这次独独对太平猴魁兴趣盎然,初听茶名,就有着不可一世的霸气,可“太平”又是安静的,有万象明媚的光芒。“猴魁”又是怎样的粗狂豪放呢?可是一方绿林好汉,杀富济贫的可爱可敬?可是黑旋风李逵一声哇哇呀呀的怒吼?可是孙行者斩妖除魔、行侠仗义的顽劣。。。看那一芽两叶、壮挺净直的身躯,又觉得它是一位饱含徽韵墨香的谦谦君子,高妙、洒脱。或中式唐装加身,或西装革履谈吐清扬,或乡土布衣裹风、荷肩樵耕在徽州深处的山坡上,睿智临风,是可以扛起天下大事的呀。
原来,太平猴魁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恬居在大山深处,开园锄禾、劈柴煮茶,茶香飘出了大山,飞进了世界的杯盏。这个带着兰花香雅的茶汤滋养了徽州人,也吸引着南来北往的爱茶之人。
徽州气候湿润多雨,江南的婉约多情在这里尽显姿容。细细的雨丝缠绵,风吹菜花摇弋,蜜蜂飞乱枝头,勤劳的采摘大自然的香甜。于是,风恋上了高山,雨恋上了云雾,狂蜂恋上了鹅黄花绿,一缕清烟拢住了马头墙,一股山野的清香飘进了游子的心里。
其实,太平猴魁哪里是胡思乱想的模样呢,呵呵。。。它的制造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成品后的它面色舒展、叶色苍绿、绿中透红,茶汤清绿明澈、入口醇厚回甘,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极品猴魁魁伟壮实,苍绿均匀,香气鲜灵高爽,独具“猴韵”。本不是懂得吃茶之人,更不晓得复杂的茶道,只感念于太平猴魁的神韵和缘分,才有了这一番胡言乱语。
屯溪老街,热闹非凡,太平猴魁安静的伫立在那里,玉树临风、教养温良,不争不亢不卑,谦谦有礼,让人如沐春风。在春光明媚的阳光下,尤其苍绿乌亮,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三泡四泡幽香犹存,兰气冲鼻。且“幽而不冽,啜之淡然。。。饮用后,觉得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吃茶吃到这会,才吃出味来。。。阿庆嫂淡定的调侃着,周旋在“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的舞台上,春来茶馆成了智斗顽敌的战场。有茶相伴,实乃人之大幸也。
朋友经营茶行,每每茶道曰津,眼里带着笑意,通身被时光打磨的淬炼、凛冽,如那老白茶,饱含岁月的凝重豁达,茶的质朴蕴含在人到中年之后,洗尽铅华的醇香厚重里。
太平猴魁正是春天里大自然珍贵的赏赐,看似风霜不羁,却儒雅有度,一派学者风范,风清气扬的。它像怀素的草书,“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披了袈裟依然狂傲,那气壮山河的姿容,有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滂沱,欲醉又欲仙。自唐代以来,庄严又惊风的颠倒众生,如狂风骤雨,满壁纵横,又恰似千军万马驰骋沙场,醉卧黄沙。。。此时此茶此情怀,安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