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徽州乡村的一个神话

标签:
呈坎八卦古村沉静流连 |
分类: 在路上 |
这座著名的八卦村,地处青山翠竹中,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有着江南第一村的美称,是中国古建筑之乡。呈坎按照《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若迷宫,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村里有一百五十多处宋元明清历史古建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居甲徽州;游呈坎一生无坎,好运连连。。。”历来名人大家如是说。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在古徽州文化中独领风骚。南宋理学家朱熹特别推崇呈坎古村,他的那幅对联“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在关于呈坎的简介中,都会无一例外的会提到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呈坎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兴旺发达、经久不衰。整个村子依山傍水、坐西朝东,背靠大山、地势高爽,完全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两条水圳引众川河水穿街走巷,发挥着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众川河水绕村而过,那些著名的元代环秀桥、明代修建的江南单孔跨度最大的石拱桥--隆兴桥、明代更楼等等,彰显着呈坎的辉煌历史,淳朴亲切。由于选址审慎、布局合理、精心设计施工,使这个古村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统一,处处彰显着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山水田园特色,呈坎自宋代以来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中独树一帜。
导游先生带着我们走桥穿巷,听潺潺流水声声悦耳,踏脚下石板咯噔咋响,平和的语气中带着自豪,作为呈坎人的骄傲溢于言表。整个村子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同族的家庭聚居地,尊儒重教,以程朱理学观念统治、规范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文化氛围相当浓郁。村内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将徽州古建筑体现得淋漓尽致,被中外专家和游人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村内游人不多,小巷幽静狭窄,尽管幽静,但也不乏阴森寂落之感,踏过青石板路,看斑驳的老墙、雕花的窗棂,走进半掩的宅门,一股经年古老的味道扑鼻而来,许是我们这些外乡人,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才匆匆而过,只留下对徽州文化的敬仰感叹。
呈坎五街大体平行众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与大街垂直,呈东西走向。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局。人文八卦和天然八卦巧妙融合,使呈坎成为了中国古村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深奥的“易经.八卦风水”之说,与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环境、村落民居建设神秘的维系在一起。导游先生一边诚恳真挚的介绍自己的家乡文化,语气深重又详细,一边又巧妙地引领着我们在这八卦阵内穿插行走,感受与宏村西递不一样的情怀,漫步其间,不时地涌出阵阵思古幽情,怅然的迷失在这千年的遁惑里。
呈坎古村的明清建筑在文革中,虽遭大量破坏,但仍占徽州的首位,以类型丰富、风格独特而著称。
最欣赏喜欢木雕的窗棂,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或砖或木等,花型各异、造型不同、寓意深刻。也许窗棂里的故事很多很多呢,是的,一定有太多关于呈坎历史过去或励志、或凄美的故事。宝纶阁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石柱上面檩梁重叠、横直交错,梁柱之间的盘斗云朵雕、荷花托木雕等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且彩绘图案优美、色泽绚丽,虽历经四百余年,依然鲜艳夺目经久不衰。如今的宝纶阁被一拨拨的电视剧制作人来到这里,利用不变的背景,制造不同时代的故事,让我们在陌生又熟悉的剧情里,再次去领略呈坎古朴沧桑的风姿,把呈坎的历史容颜用多方位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我们到呈坎是午后了,第一眼看到的是毓秀石桥的清凛,以及倒映在水塘里的古宅,立时有了一种惊艳的感觉,远远的看上去是那么沉静安然,游人也不多,没有了宏村西递的拥挤,一下子感觉清爽惬意了许多。穿行于幽深小巷,静谧的古村似乎隔绝了外界的喧嚣,让心一下子安静下来,随着导游的娓娓道来,用心灵去触摸古村的每一个角落,仰望雕花的窗棂,推开一扇扇半掩的木门,穿过天井,静静的感受每一栋徽式建筑的古老神韵。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千年,不知道前世的我们是否也在这里相遇呢。。。
这古朴的村落,渲染着一幅幅水墨丹青,大大的手笔,让游人的双眸无法从容淡定,呈坎神秘的身世潜藏在斑驳陆离的老墙里。闭上眼睛,屏住呼吸,感受秋韵里的呈坎,古韵今生,醉在游呈坎古村的浓浓乡愁里。走出村子,已是夕阳西下,炊烟升起,袅袅的飘向天空。西天熔化的夕阳变换多姿,远远望去,余晖映红了孤傲的飞檐,让马头墙又增添了一层让人沉醉流连的理由。池塘里干枯的荷,亭亭玉立在长满绿色水草的水面上,恰如世间的轮回,让人浮想联翩、感念唏嘘。
游呈坎古村,享受过去慢时光的美妙,无有浮躁,好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