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我面相,说我“耳第一,眼第二,口第三”。我觉得很在理,于是我尽量按“第一用耳,第二用眼,第三用口”的原则办事。
一次我去武汉,坐在车上,看到前面一辆汽车尾部的车牌,就与朋友开玩笑说,湖北简称“鄂”,说明湖北人不吃亏是因为他们懂得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一个人亏就亏在多一只口,少一只耳。一个人只要一张口,如果有两张口就要吃亏;一个人要有两只耳,如果只有一只耳就要吃亏。
“听”很重要,当下属的要会听,当领导的也要会听。兼听则明,要耳听八方。今天读到庄子《人世界》里的一段话,谈到听是有层次和境界的。他说:“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
从前后文看,庄子的“听之以气”就是“听之以虚”、“听之以道”。这里的“虚”与佛家所讲的“虚”、“空”、“虚空”是一个意思,与《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也是同一个东西。
庞朴先生认为,听之以耳是感性认识,听之以心是理性认识,听之以气或听之以道是悟性认识。
我觉得这个概括很妙:悟性是一种高于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层次。所以,听是有三层次的境界的。
“听”要达到第三层的境界,关键是要“虚心”听,即心达到“虚空”的境界。我没有考证,“虚心”这一概念是否就源于庄子的《人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