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外来地产企业一同走过的10年

(2010-03-29 07:22:56)
标签:

杂谈

“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道出了这个城市特点中的大山大水,亲切中有那么一点挑衅,重庆城好,但外来者是不是可以适应,那就看你们的能耐了。

有一次,我们和外来开发商伙伴在一起烫火锅的时候谈到,一个城市的饮食也同样代表一个城市的开放程度,重庆极端麻辣的饮食特点也同样让人又爱又怕。如果用这些趋同的表达来记录外地房地产企业10来年在重庆发展历程,应该还算贴切。

重庆外来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发展阶段来讲,大体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最早的进入者大体可以定义为以实力扎根的地产企业,这类型的企业资金实力自不待言,选择地段也可谓得天独厚,但项目运作却是波澜不惊,比如融侨、九龙仓、和黄。融侨以获取中心城市最大的半岛而为业界所知晓,九龙仓以开发解放碑中心项目而保持了市场的关注,和黄也有除城市中心物业开发之外的高端物业运作,但总体而言,都不过是市场的试探行为,当时影响相当有限,当然,从土地储备的企业战略来讲,却是相当英明。

虽然说,第一波外来企业没有完全融入到这个城市,但是,他们良好地段优势规避他们和这个城市第一次青涩接触的疼痛。而后来的跟进者则不如他们幸运,而由于一些市场不如企业预期,而陷入困惑的思考,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带动“教化”和“引导”这个市场的使命而来。比如经开大道的融科,比如与之毗邻的复地高层,就其品质和性价比要获取市场的青睐,本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这个城市多组团渗透发展的现实,让他们的出生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从而使外来企业的项目运作接受了挑战。

还有那些对当时重庆住宅品质希望提供标准的外来企业更是灰心丧气,比如天江,物业的品质的确不错,购买的行业朋友至今也交口称赞,但是普罗大众的市场并不太容易接纳。这个阶段进入的挑战者包括棕榈泉,虽然业界质疑甚大,但居然能够在成功渡过,这些外来房地产企业的种种尝试推动了这个市场不断成熟。

最近几年,外来企业的发力更加引人关注,这种关注和以前的质疑是完全不同,而是接受和期待。比如荣膺几年销冠而倍受市场关注的鲁能星城,一招教育概念直击消费者柔软的内心,这个阶段还有奥园的发力,以“城市向北”引动城市发展方向的讨论,不论是教育投资还是城市发展方向的引导,究其本质来讲都是与这个城市的深度接触。从这个意义上讲,外来企业开发逐渐懂得重庆人民之所想,事实证明,那些想为重庆人民上课的市场模式是危险的,而真正的价值创造者将会获取这个市场认同,或许,这也是万科这样成熟的开发企业,每一个城市开篇语境都是以地域文化讨好和感谢的方式,创造无限生活,从懂得你的生活开始。

时至今日,重庆房地产市场已然是全国影响颇大的市场,国内百强悉数进入,本土企业以龙湖和金科为代表也在全国攻城掠地。外来企业的表现以2009年为例,销售排行榜前10名中占据了一半的席位,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事实证明这个城市的包容,也证明市场简单的本质,那就是谁在真正为消费者创造他们期待的价值,还有就是,时间能够证明一切。

外来企业在重庆发展的这十年,是重庆城市建设的一个高速发展的十年,也算得上西部大开发城市化进程中高潮的一曲,当然,在中国这个年轻而利好频传的直辖市,十年之后再做回顾,恐怕这十年也不过是外来企业发展史中的序曲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