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大明山人,日作夜息寒来暑往,自然与这条平行于大明山静静流淌的河多有交集,见识她的涨落清浊,体会她的钟灵毓秀。
武鸣河,低调如许的古骆越水,不知那朝那代始上游还有个硬核与闪亮的名称--剑江。天地造物月明星稀,巍巍大明山掩映下的武鸣河上游段,持剑天涯的名头却是秀丽温婉的存在,曾经孕育古骆越文明的“温水”,现今外人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
两江镇福江村段,村民们戏水纳凉独享天然畅快。
对于当地人,武鸣河那是真真切切的恩惠存在,堪比上天的礼物。岁岁年年耕田收谷,日日夜夜挑水做饭...
她就在那里,外秀慧中,润泽一代代人们休养生息,给予这片神奇土地增添希望与收获。


尤是几十个大小拦河引水坝造就的一片片沃野良田,“岜赤”大明山下一幅幅春华秋实的田园风光,恰如一首首改天换地的壮美诗篇。
今以这武鸣县水利工程排行第二的桥响水利工程,切入武鸣河系列探究寻访记录,,,剑江桥响水利坝首--坡雷坝,位于两江镇聚群村坡雷屯,1958年始建,1970年代加建如是。
按当今的标准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体确实粗糙而缺乏美感,但若仔细看整个工程设计,必须地赞其极为科学与巧妙。
如这个桥响渠首的漫水坝,其作用就是水大之时,过多的渠水从此漫坝流回河道中,减轻对渠道的压力。我们在都江堰和灵渠也能看到相似的结构,无疑是优秀治水文化的传承。
渠道两公里至内韦村,再有百合坝构成的水渠与两江河平面交汇,护渠通河的巧作也是精彩。再去另有(水渠)涵管立体穿河,再去还有高架桥渠过河,,,一连串的工程巧作,渠河相伴穿越小明山去到武鸣盆地,给予古骆越之地更大的惠泽。
今日七夕,此文无关鹊桥,只将"秀丽大用武鸣河"开始,以后一集集介绍武鸣河的自然状况,风光景物,历史人文。
不盖全面,只求以一资深旅行者的角度观察与发现,已乐众乐图分享。
一眼的民国建筑,,,这显然是有历史过程的地方,还缺乏社会足够的关注。
一山一水,给我们带来乐趣无穿。
坡雷坝下这片百亩草滩,春秋时节露营野炊已是最好,何况游泳划舟越野骑行...
当然,山水还可以告诉你我更多...
或在地头,随时可以穿越一下,两千年前生活于斯的壮族先民古骆越人,肯定也这么站在剑江边,抬头仰望“岜赤”(壮语大山祖山之意,此指大明山),日作夜息寒来暑往。

历史太久远,记录太大约,无法确定这个“北”是北到红水河,或是北到柳江,亦或没那么远。根据历史地理学的原理,我们大致以大明山划分,东为西瓯西为骆越,于是,我们可以确定武鸣为古骆越地,于是可能,极可能武鸣河就是温水-骆越水。
~~~~~~~~~~~~~~~~~~~~~~~~~~~~~~~~~~~~~~~~~~~~~~~~~~
武鸣河~
自马山县古零乡,自北向南入境,经雷江、二塘、马鞍、寺圩至县中部盆地,于县城折向西南由锣圩镇岜勋村南面
武鸣河武鸣县段 武鸣河武鸣县段 流入隆安县境,止点高程81米(隆安县介河段)。
旧称马鞍以上干流段为剑江,马鞍至县城段为西江,县城以下干流段为南流江。
干流全长198公里,落差125米,平均坡降0.0139,整个流域面积4131平方公里,干流在县境内长133公里,占全长67%,流域在县内有3102平方公里,占整个流域面积75%。
桥响工程~
桥响灌区位于武鸣东北部,总土地面积345km2,其中可耕种面积约103.5km2,受益乡镇有陆斡镇、罗波镇、城厢镇和东风农场,受益人口总数为6.22万人。坡雷坝引水工程是桥响灌区的主要水源,引水设计流量为10m3/s,引水总干渠沿途修建有忠党水库和岜益水库两座结瓜水库。灌区内还有西甲水库、达马水库、下潘水库及育秀坝引水工程。 桥响灌区设计总灌溉面积8.44万亩,现状实际灌溉面积为6.2629万亩,占灌区设计面积的74.20%。
属国营引水“结瓜”工程,包括坡雷、百合两座水坝。
坡雷坝位于两江乡四联村附近的 剑江河和坡雷河段,
百合坝位于两江支流内韦河段。两河段控制流域面积352平方公里,坡雷河段年平均流量9.6立方米每秒,
最枯流量3立方米每秒;内韦河段年平均流量3.6立方米 每秒, 最枯流量1立方米每秒。
1958年10月,由县水电局边设计边动工兴建。1960年竣工投
入运行。同时成立桥响水利工程管理所,由县水电局直接领导。1974年进行扩建,引水流量
增至10立方米每秒,其中坡雷坝7立方米每秒,百合坝3立方米每秒。坡雷,百合两座坝首在
兴建时,由于缺乏水泥,坝型为临时性干砌卵石坝。坡雷坝高1.2米,顶长170米,1962年10
月改建成永久性水泥浆砌石实用堰。由于清基时缺乏抽水设备,带水施工,清基不彻底,建
成后闸水运行,东段坝基严重漏水,沙浆逐年淘空,1972年出现塌陷。随后塌陷逐年加大,
影响拦水运行。1981年冬进行彻底翻修处理,并增设三孔冲沙闸,效果比较理想。白合坝于 1959年冬兴建,
为木桩卵石坝,1974年改建成永久性浆砌石实用堰,坝高2米,顶长52米、 宽1米。
该河段无桥梁,群众行走坝顶过河,十分不便。1980年冬,在坝顶加架钢筋混凝土
平板桥,方便行人。此外,位于剑江河桥响坡雷坝下游10公里处,建有育秀坝,属回归水坝,
汇流量1立方米每秒,补充灌溉。
到1990年底,桥响工程施工共完成土方590.5万立方米,石
方72.2万立方米,混凝土2.45万立方米。投入劳力1181万个工日,用水泥2.6万吨,钢材565
吨,木材3376立方米,国家投资851.4万元。
--en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