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午后,说走就走,这天的目的是寻访武鸣河的源头--龙突(地图4)。
离开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沿G210国道北行十三公里,公路急转弯上坡下坡,越过一个山口,,,这是一个分水岭。
东边属武鸣河-右江邕江流域(地图5),,,西边(相机背后)属姑娘江-红水河黔江流域(地图6)。两条河沟自此南北两分,各汇其主流,百转千回待得再次合流,已是好几百公里外的桂平市郁江。

此隘口民国时还叫“刁王隘”(地图2,“刁”就是壮语坳口的意思),历史上,这是汉土交界之处,之中必有许多故事,,,谁人知?
(又有友仔说:“刁”是石头砌成的山路;“岩”才是山坳。)
北斗地图里直接标出了“刁王”,,,
民国23年军用地图 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编绘比例尺十万分之一
(黄武勋提供)
翻过山口即是新汉村,民国以前叫
岽冷墟,后来叫
东伦圩,什么时候改叫新汉村不详。右下角的“新杨墟”,对应现在的“新圩”,旁边就是“刁王隘”。。。
确认!刁王隘就是(民国)隆山县和武鸣(明清是白山-下旺与武缘)分界线。
马山县白山镇新汉村古地名叫岜皓,“岜“即山,”皓”即白,壮语倒装--岜皓即“白山”--白山土司(白山土巡检司),,,确定我们已经进入百年前土司地区。
明朝末年徐霞客记述“船至迁江(县)止,以西皆为蛮峒,(汉)人不入”的(大明山以西)土司地区,今天除了语言外与汉族地区没有太多区别。这是民族融合的巨大进步是彻底刷新的改变。。。极具现代力量感的贵南高铁穿山越谷,与稻绿墙白的新农村同框,画面令人感慨的美好与和谐!
感谢勋同学和“思恩府文化群”朋友们,你们的考据很给力!
见过太多山山水水的司令对大势很敏感,但具体地头上还得倚仗各位道友。
心情大好,加戏加戏...司令小兵临时决定去下旺土司的故地今下旺村(地图3)看看。
导航轻易寻到,下旺村几分灵气与庄重的环境格局,让人似乎看到曾经的倚重。
只是,村里气场已寻常,聊无王者之气。
村容村貌那没得说,这些年“清洁乡村”“创城”等政府主导的文明行动成绩显著。
村中心即是“韦氏宗祠”。

没出意外,对联壁画透出浓浓汉文化味道,承袭岑瑛思恩府对中华大一统的归顺之风。


阳明先生在思恩府设九土巡检司,古零和下旺土巡检司最靠近汉界(靠近上林、武缘),古零即今马山古零镇,下旺前期的司署则是在这个马山县白山镇大同村下旺屯,清朝顺治年搬去平果市海城乡那海村。

还留有一部分土司官族后裔在此,还有不小的影响力,直到1950年代其他普通壮族人与他们招呼,还必须带有奴仆色彩“喔依”,,,



宗祠是在旧址上新建,之中还发生了这块地先是卖给村民建房,后又复还宗祠之波折。也反映了部分人流俗物上的无所谓,和部分人崇文敬祖的格守。
宗祠前与韦姓村民聊了许久,对祖上的荣光没什么炫耀之气,谈的多是年青人都出外打工了,两个孙子女都是他帮带,,,再过些年干不动了,都不知谁来种田,,,之类。

碰到这位鲜亮大姐,正要赶去县城参加广场舞比赛,应司今要求很大方热情地摆pos欧耶照相。
,,,哈哈,严重跑题了!
只是,如此便少了发现之美,意外之喜,必是索然寡味,,,驴之境界就是折腾。

。。。
结果,很快,万能朋友圈中专业人士,发声了。

呵呵呵,看来没那么简单! 

. . . . .
.
欲知事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明洪熙元年(1425年),思恩土州知州岑瑛将州辖地分设13个堡,县境内设有白山、兴隆、乔利、古零、那马、定罗6个堡,是马山县最早的基层政区设置;正统四年(1439年)思恩土州晋升为思恩府;正统六年(1441年)改为思恩军民府,同时知州岑瑛也晋升为该府知府,县境属府辖地;嘉靖七年(1528年),左都御使王守仁奏清朝廷获准,将思恩府治从县境内的乔利拉旧迁到武缘县荒田(今武鸣区府城镇)。将思恩府辖地分置9个土巡检司,县境内设有白山、那马、兴隆、定罗、古零等5个土巡检司,仍属思恩军民府。
清同治六年(1867年),那马土司改那马厅,同治九年(1870年)始委流官,仍属思恩管辖,其他定罗、兴隆、白山、古零土司依旧。
民国元年(1912年),将那马厅改那马县,并撤销罗定土司,将其辖地并入那马县,县治设在石塘,隶属邕南道(后改为南宁道);民国四年(1915年)八月,将兴隆、白山、古零等3个土司及下旺土司的部分城头、那马的王耿城头、安定土司的奇零地合并成立隆山县,县治设在白山圩,隶属南宁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两县直隶广西省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属宾阳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南宁、宾阳民团区,合并为南宁民团区,两县隶属南宁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以8个民团区辖域划分8个行政监督区,两县均隶属南宁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八年(1937年)二月,南宁监督区一分为二,两县均改隶武鸣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38年)四月,广西行政监督区排列名次,武鸣区排第八区,两县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三月,八、九区合并为第四区,两县隶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将原属第四区的隆山、那马等8个县划出设置第十一区。
解放后,两县均属武鸣专区。 1951年2月,撤销武鸣专区,改隶南宁专区(后改称宾阳专区)。
1951年6月,隆山、那马两县合并为马山县,取那马的“马”和隆山的“山”两字合为县名,县治设在隆山县城厢镇(今白山镇),于7月1日正式办公,隶属宾阳专区。
--en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