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夏商周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一)铜矿的开采

(2020-08-10 15:55:22)
标签:

转载

文章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露珠映阳    2016、01、30

      青铜器文化的繁荣发展,必然根植于矿业工艺的不断进步,所以了解青铜器的“生前事”对我们这些“身后人”大有裨益。

        青铜是铜、锡和铅的合金。其实在青铜出现以前的夏朝早期,人们已经发现并利用了自然界中的红铜,其铜纯度相当高,这样的尝试意义重大,但因为地面可采集的自然铜很少,且纯铜的性质较软,并不适合作为工具。只有与其他金属混合形成合金后,各项性能才适于制作工具等。这里就不深入讨论了。

        到了夏朝晚期开始发现青铜器具出现,但对于在何时开采出铜矿,又是何时从铜矿冶炼得到较纯的金属,仍没有定论。关于铜矿及找矿的最早记载出自《管子·地数篇》:“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可见中国铜铁的分布是比较广泛的,而中国的传世青铜器数量之多,也说明了古代铜矿的开采和冶炼具有相当的规模。

        然而由于采矿遗址深埋地下,不易被发现,而且年代久远难以辨认,导致长期以来没有发现古矿的遗址。直到1973年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冶矿史填补了空白。随后相继有矿址发现,到目前在各地发现的大型矿冶遗址主要有六处:

        江西省瑞昌铜岭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内蒙古林西大井遗址、新疆尼勒克奴拉赛遗址、湖南麻阳遗址、安徽铜陵牛金洞遗址。

        从地理位置上可以看出,铜矿冶炼的发展和中国文明发展类似,“满天星斗、八方雄起”,既有中原文化中心地区,也有南方和西北地区,也证明了青铜器文化的很有可能不是单一起源。虽然这些矿址有的所用矿石为孔雀石(碱式碳酸盐),有的为硫化铜矿石,但总的来说大同小异,冶炼提取的流程是类似的。

[转载]夏商周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一)铜矿的开采

铜绿山遗址

       我们不妨以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为例,看看开采铜矿是如何进行的。根据出土陶片分析和碳14测定,此矿开始开采的上限在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甚至西汉,规模在当时也应算得上是相当大的。矿井附近有炼炉遗存,地面上被一米多厚的炉渣覆盖,总重量达到四十万吨左右,通过与当地采集的孔雀石比较,估算出古时光在此地提炼的红铜,就在四万吨左右,作为古代遗址这是很惊人的。

        但就算矿藏再多,埋在地下也不易发现。古人是如何发现铜矿的呢?其实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某些找矿的方法,他们能通过一些地貌特征来辨别;也能通过观察地面少量的自然铜、孔雀石的颜色、光泽来找矿;还可以通过一些特征植物来寻找矿藏。比如有一种被称为“铜草”的植物,也叫“铜绿花”,只生长在含铜成分较高的土壤中,这是古人寻找铜矿的地貌植物。

[转载]夏商周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一)铜矿的开采

铜绿花

       除此之外,当时也发明了简单的工具来辨别矿石品质的好坏。矿中出土了一种船型木斗,两端伸出平板,斜向上翘,近似元宝的形状。这种木斗装上矿土,在水中淘洗,比重较大的矿物就会沉淀在盘中,类似今天的“重力选矿法“,通过鉴定矿石质量,确定井巷的开掘方向。这种淘金漏斗极为实用,在美国淘金热时就流行类似方法,至今我国地质工作中仍有使用,在数千年前能有这样的奇思妙想,不逊色于当今的任何一个创造发明。

       大致选定位置后,就会进行试探性的深掘,会用竖井的方式向下挖掘。这时需要采用支护木的结构来加固矿井,用四根木料通过榫头穿接而成一个方形框,每框之间用木棍支撑。竖井挖到一定深度,没有发现品位高的矿脉,就予以放弃。如果发现高品位的矿层,就会向旁侧开拓,这就形成了平巷斜井,同样用支护木框加固。早期的支护木框架,仅能容一个人爬着进出,后期的较宽,人可以基本直立。

[转载]夏商周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一)铜矿的开采

古矿复原图

        找到矿脉后,就要着手挖掘。在铜绿山遗址中,出土有铜斧、铜锛(和斧类似,一头用来砍,一头用来削)、木槌、木瓢、竹篓和绳索等工具,在战国及稍晚的矿中,会有铁质工具出现。这些工具互相配合,完成采掘、装载、提升的工序。在巷道中还发现了一些竹签,一般都很短,有火烧的痕迹,这是矿工们在矿下用于照明的工具。至于井下的通风,当时还没有专门的准备,因为巷道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可能是利用井口高低不同产生的气压差,形成自然风流,再采取密封废弃巷道的方法控制风流,从而使空气按采掘方向流动。但到后期的矿道中,就会开凿风洞和使用风箱,这与矿道规模和作业人数的增大是相应的。

        虽然矿道布局看似顺风顺水、准备周全,但实际的采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如何排水,包括雨水和地下水的喷涌,时刻可能会出现因为氧气稀少而失去照明的情况,开矿矿工们小心翼翼地处理着呼吸和照明的平衡关系,而且很多问题在当时是没法解决的。不管怎样,铜绿山遗址的发现和挖掘,对了解我国古代冶铜业有重要的意义,说明了楚国,乃至中国在此方面的成就处于世界先进。

      然而铜矿开采才是最开始,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大挑战的却是之后的冶炼和制作,我们依次介绍。敬请期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