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爱江山爱美人:汉宣帝缘何不立宠姬而立冷宫女人为后

(2018-05-29 11:36:17)
标签:

历史

不爱江山爱美人:汉宣帝缘何不立宠姬而立冷宫女人为后
    史载,善于政治运作的汉宣帝,之所以选择了“素谨慎而无子”的王氏为皇后,就因他为了保护自己与人生最爱许平君的孩子刘奭不受伤害,而进行的一次赤裸裸的政治利用。这正如他利用霍成君巩固自己权力一样,表面宠爱,实则不爱。有人还认为霍成君没有子嗣是刘询的故意行为,当然这个存在争议

 

总之,就因为怕太子刘奭再受到后宫有野心的女人的伤害,他才会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低调女人做皇后的。

 

 

而且,对刘奭的这份不顾一切的爱护,据说也是汉宣帝对自己结发妻子的一种责任和念念不忘。


前文我们也曾经说过,汉宣帝有多位宠妃,而且也育有皇子,如果后宫群龙无首,按正常程序他是很容易能找到皇后的继任者的,至少找个得宠又有儿子的妃子不费吹灰之力。那么他为什么偏偏就选了一个既不得宠,又没子嗣的妃子做了皇后呢?

 

这就牵涉到了汉宣帝对故剑情深的许平君那矢志不渝的爱也,患难确实是最能见真情啊。

 

所以,即使是后来因为太子刘奭在治国理念上与父亲相左,甚至断定大汉会败于这个软弱迂腐的宝贝儿子之手,汉宣帝还是没有撤换这个不太称职的皇帝接班人,原因就是这个儿子是自己一生中和最深爱的女人的爱情结晶,承载了多少人间的欢乐和骄傲,也使从小就在监狱度过的自己破天荒体验到了很多的人性温暖。于是即使曾有废太子的念头,最终也是想想而已, 因为一想到对自己疼爱有加还因为自己而丧了命的许平君,好脾气的他确实是下不了手,不然的话下去怎样面对自己十分愧疚的爱人?

 

所以,明知于国无补,他还是坚持不换太子,很会用人、原则性也强的英主汉宣帝正是因为这一犹豫不决,让刘奭后的汉朝逐渐衰落,直到王莽篡汉亡了国,就为了一份不悔的爱。

 

这对于平民出身的许平君来说,是一种幸甚;而对于社稷来说,汉宣帝又何尝不是在重演一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活剧?这不是拿政治和国家来冒险吗?绝对不划算也,甚至于可以算是汉宣帝的一种人生败笔,或者说是政治缺点。

 

不知在九泉之下的汉宣帝后来是否后悔了,他甚至于为了保护爱人的“珍稀动物”,而让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王氏做了一国之后(虽然一度也曾想废掉),对此也曾有刘询的“死粉”愤愤不平也,这王皇后何德何能呢?如果受宠的张婕妤母子上位的话,那么汉家的天下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只是,历史常常拒绝如果。

 

因为,王皇后的上位,也有它的历史必然。最主要是她完全符合当时皇帝要保护皇帝接班人的所有要素,于是王皇后的无子和谨慎,便成了一种幸运的筹码,而不是一种悲哀。

 

所以,角度不同,好坏也调了个个。这正如某些研究者所言:“立王皇后为后,就如同是选定了一个大臣一般,对他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安抚并稳固了后宫的政治局面之后,照样可以寻欢作乐,“马照跑,舞照跳。”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

 

当然,作为皇帝的一枚“政治棋子”, 王皇后的私人生活即使再苦逼,她还是得配合九五之尊的政治需要,按照历史“真人秀”的预定脚本来演,除非她不想活了。

 

因为聪明的王皇后,也知道皇帝并不爱她,她之所以能“母仪天下”,应该不可能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有倾国倾城貌,而是她正好符合皇帝稳定后宫的特质而已,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政治工具。既然如此,与其在生活中捞不到任何优势的皇帝资源,赢不了皇帝的真正爱情,那么做一个能“呼风唤雨”的后宫统御者,也不是一种很坏的出路,如果再使性子闹别扭,估计脑袋搬家都不是传说。

 

君不见许皇后与霍皇后这两个背景深厚的人,全都“橹灰飞烟灭”了吗?

 

所以,作为没有多少深厚政治背景的王皇后,也深知此中真谛,有了前车之鉴,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要活命就只能逆来顺受了。

 

于是,王皇后便十分卖力地呵护太子,视若己出,专心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最终能得到善终,这正是其会韬光养晦的低调性格所致,显然要比她的前两任许平君与霍成君高明得多,也可以归结为一种最得分的生存智慧,政治智慧也隐含在了里面。

 

虽然,此间还有“下岗危机”,最后在皇帝的心意改变,以及许氏势力保驾护航之下,安然度过难关,这此中也与她放弃皇帝爱情以及全心全意为太子服务的牺牲精神有关。

 

所以,做人不能太贪婪,吃着碗里想着锅里,最终是误了卿卿性命,什么都会失去,得不偿失也。

 

由此想来,王皇后还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厉害角色,至少在凶险的后宫能有效地保全了自己,甚至于是以自己十分相形见绌的个人资源,果然是一政治高人,与霍皇后此等政治白痴相比,不知高了多少倍。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以柔克刚”?

 

反正,按照史书所载:“淮阳宪王钦,元康三年立,母张婕妤有宠于宣帝。霍皇后废后,上欲立张婕妤为后。久之,惩艾霍氏欲害皇太子,乃更选后宫无子而谨慎者,乃立长陵王婕妤为后,令母养太子。后无宠,希御见,唯张婕妤最幸。”(《汉书》)王皇后确实是曾经的皇后“备胎”,因为没得到汉宣帝的宠幸,甚至于想见到皇帝的面都难,原本汉宣帝也是想立当时最受宠幸的张婕妤为后,但想了很久,还是作罢。

 

皇帝在选后上如此犹豫不决,不为别的,盖因霍皇后的前车之鉴,怕得宠的张婕妤效法霍皇后加害太子刘奭(汉宣帝就5个儿子,而他最宠爱和保护的就是刘奭,因为他是许平君的儿子),所以只能“忍痛割爱”,让冷宫女人上位做皇后。

 

而汉宣帝几位皇后之间的感情纠葛、爱恨情仇也了后世的经典越剧《汉宫怨》的主题,令人嘘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