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担负着文化的积淀,文化的传承,是学习语言运用的能力,文化的血脉,文化的DNA,都体现在语言中。适合不同阶段学生认知阶段特点,润物无声。语文教学站位要高,在“立德树人”角度提出问题。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词,定义清晰,包括(1)文化自信(2)语言文字运用。语文学科独有的特性在于语言文字运用(3)思维能力发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实现思维能力发展(4)审美创造,审美情趣、审美品味,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以上都以语言的建构为基础。
两个目标: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的方式。一共六个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单元整合,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强调的不是一课一课地讲,也不是纯技巧的练习。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伙伴式学习。原来小学也有综合性学习,相当于某一个任务群的学习,学习课标精神学习,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打破旧的教学的方式,改变零碎、重复、随意的教学课堂。
小学中高年级都以单元为主,落实某一个学习任务群的某一个方面。在编写过程中已经领会到变革的需要,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好处,改变灌输,拓展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六个任务群的落实,每个单元都有提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如语文能力、三观方面,按照提示强化情境和学习的自主性就可以了。
群文教学不能于单篇教学。群文学习不能完全替代单篇教学。学习任务群以单元为单位,更有条理,并不仅仅是组织活动,有的课也需要教师精讲。教师的讲解要指向单元目标,有针对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就能把教学和教材结合起来。
关于整本书阅读。精读举一反三。语文素养没有阅读量是上不去的,有阅读量、阅读面,点拨一下就能很快提升。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小学,高中阅读时间少,碎片化阅读多,为了弥补这一点,高中提出整本书阅读,目的在于接触不同类型的书,学会不同类型书的阅读方法,同时整本书阅读磨磨性子、磨磨耐性。小学将整本书阅读放进课标中,小学课本中的快乐读书吧已经有渗透,有不同的书籍推荐。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基本的常识,让学生去读。要有相对自由的书单,提倡学生自由阅读,规定动作太多,学生反倒不喜欢阅读,不感兴趣。放松点,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激发爱书的习惯。阅读一本书,不要有太多任务,又要有读书笔记、手抄报、读后感,谁也不会喜欢。放松一点,想办法让学生有兴趣。
不赞同大单元、大情境,实事求是,尊重教学规律,调动老师主动性。贯彻新课标,不是全盘否定,以前好的经验方法可以继续使用,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学情逐步推进。语文课倡导实在的文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