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告诉我你懂PPT》连载(10)

(2010-02-24 11:23:06)
标签:

ppt

新书

连载

职业发展

杂谈

(今天早上来上班,堵得一塌糊涂,我们的班车晚了半个小时才到公司,是几辆班车里到得最晚的一辆。我从前跟父母住中关村的时候,上班的距离和现在在龙泽一样远。然而,我发现不堵车还好,一堵车的话,我们总会到的比中关村过来的班车晚。我后来就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班车师父的技术可是一流的?后来我发现,是因为中关村的路宽,而回龙观到上地的路太窄了。所以我们职场里,我们也最好选择路宽的公司。不在公司大小,而在于这个公司能为你提供的职业发展的路有多宽。)

第四节  骨灰级的PPT结构——总分总

PPT的结构是指把内容有机组织在一起,帮助听众更好掌握信息的方式。平时最常见的PPT结构是标题、目录,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内容。这样的结构显然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听众的兴趣,更不用说出新了。

PPT最实用的结构应该是总分总。没错,就是我们小学三年级时学写作文时,学到的那个总分总结构。这个结构堪称骨灰级八股。听上去好像有些老套,但可别看扁它。首先它的确特别好用,另外,花些心思用好它,就能让你的PPT非常精彩。从文体角度上说,PPT做成的报告,更像论述文或者说明文,即说明一个事实,然后基于这些事实提出观点。在这个结构中,总分总分别对应的是概述、分论点和总结。具体来讲,就是开始时开门见山,告诉听众这个PPT是讲什么的,接着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这几个方面有可能是并列的,也有可能是递进的。最后进行一下总结。这个总结不但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观点,还要提出下一步的计划。

一、第一个总:概述

这个“总”,在用概述(contents)来表述,针对会议也可以用议程(agenda)这个词。一般只有一页,分条写,每一条都要用简单完整句,最好的效果是让听众1分钟内把握领悟整个PPT的内容。

分多少条合适,要根据报告内容来定。有些人迷信魔幻数字“7”,认为最多不要写超过7条;有些人相信“3”,就说不要超过3条,每条不要超过3层。这些说法都不够科学,具体的数字要和报告的长短直接挂钩。一个100多页的报告,最好分成3—5个章节,开始一页只提出各个章节的要点,在每一章开始的地方再用同样的原则做一个章节的概述。一个只有20多页的PPT,就没有必要细分章节,只要把分步的要点列出来就可以了。概述页里,设置3-5条要点比较适宜,每一条的层次不要多于两层。

 

图1-15

 

图1-16

 

图1-17

很多人喜欢用提问的方法写概要,觉得这样可以吊听众的胃口,很酷。如果你也是这种方法的粉丝的话,请注意两条:

1.要一问到底,保持统一。

同时,要在每一部分的开始或结束时,给出一个明确的解答。比如,在德鲁克管理学院做一个关于跨地区项目管理的培训时,我开始就抛出一连串地抛出了几个问题。如图1-15所示。

每一章PPT的开篇,我又用醒目的大字回答每个问题:

这样,开篇和内容就有效呼应起来。在回答问题时,也要简单完整句,使听众能够一下子抓住主要观点,迅速切入培训的主题——如何能够更好解决跨地区项目中交流困难的问题。

图1-33ABC

2.注意场合。

一问一答一一对应,就像唱山歌一样美妙。不过,正如山歌要在山上唱,使用提问方式写概要也要注意场合。

提问这种方式用在听众相对较少的工作坊(workshop)和公司内部会议上比较好,用问答一层层揭开神秘的面纱,讲解起来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能够活跃现场气氛。如果听众很多,是个大礼堂,你的问题要么无人回答,要么乱成一片,往往很难做到收放自如。

使用提问方式书写概要,要视项目的重要程度而定。如果是一个重要的项目汇报,老板正着急知道进度,就不适合用提问这种方式,因为这时候,诚心吊老板胃口,就有些跟老板玩“逗你玩”了,变成弄巧成拙了,还是直截了当地好。

(职场感悟)

PPT中概述页的目的是要给听众一个全局感,让听众脑子里有一个big  picture,以有助于听众全面接纳信息。在我们的工作中也需要树立这种全局观念。

总是听一些朋友抱怨说,整天忙忙碌碌从早忙到晚却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其实这就是没有全局感。一方面,是你不知道你的工作对于整个项目或者公司意味着什么,另一方面,你也不知道现在的工作对于你的人生意味着什么。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一次郊游中,看到三个石匠分别在凿三块石头,并且都很认真。哲学家问他们在凿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说:“凿石头”,第二个石匠回答说:“准备塑一座雕像”,第三个石匠回答说:“要建一座大教堂”。同样是在凿石头,却有不同的目标。正是因为第三个石匠有这种big picture,后来成了著名的建筑师。三个人同样在凿石头,一个人只看到了无聊的重复性的劳动;一个人看到了技术背后的艺术;而另外一个人则看到了未来那可以与上帝对话的宏伟教堂。显然,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人生态度一定不同。

 

作为项目经理或部门经理,我们有责任告诉团队伟大项目到底是什么,它的前途如何光明,道路会如何曲折。这样才会赢得士气。

一个项目里,最重要的会议就是启动会议(kick-off meeting)。它的目的不是在于分配工作,而是在于告诉大家目标在哪里,步骤是什么,各个部门作为一个个齿轮是怎么结合起来保证机器运转的。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想没头苍蝇一样瞎忙,而是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所为同舟共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