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店》赏析

(2025-08-09 13:41:01)
标签:

文学评论

现代散文

野店

李广田

民俗风情是特定的时代、社会和地域的缩影,折射着我国特有的民族心理和习惯,一旦以文学形式表现出来,便会在人们面前“定格”——散发出长期的艺术魅力。李广田的《野店》便是这方面的一篇佳作。
李广田是山东人,他多次在文章中称自己是“农家子”、“乡下人”。他的不少散文都透露出“山东老乡”特有的质朴和浑厚。当然,这不是说作者写作时不运用艺术技巧,相反,他很注意构思和锤炼语言,只不过这一切都表现得相当自然,正好和“质朴浑厚”的艺术本色互为表里,粗心的读者不容易发觉罢了。
《野店》的构思和取材相当巧妙。他没有专写某个旅客在某地投诉某个旅馆的过程,出现在文中的人物,不管是店主夫妇,还是众多旅客,都无姓无名,无以查考。文章有没有因此而闲显得粗疏和笼统呢?没有,《野店》有血有肉,处处散发出粗犷、豪爽、憨厚的气息,谁读了都会有一种浓浓的暖意浮上心头。此中关键在于作者凭借丰富的生活和积累,从大量相关的事物中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加以突出的表现。野店门上贴者一副对联:“荒村雨露眠宜早,野店风霜起要迟。”(按:这两句脱胎于《西厢记》中莺莺的唱词:“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既是“荒村”、“野店”,自然有别于繁花绿草、小桥流水的江南;点明了“雨露”、“风霜”,又和北方的大中城市沾不上边,只能是开在北方农村的一个小旅店(也有人称为鸡毛店)。“一个青生铁的洗脸盆”,经得起粗手粗脚的摔打,“一把黑泥的宜兴茶壶”,足以对付得了短衣帮的客人;店主人抱了松枝或干柴来生火取暖,却并不斤斤计较,另取火钱,这从又一个侧面表明了“野店”豪爽、朴实的性格······凡此种种,都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强调散文的真实性,并不是非写“某日某人某事”不可,他同样可以目光四射,广泛取材,然后加以适当的归纳和加工,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李广田在《谈散文》中说:“散文的语言,以清楚、明畅、自然有致为其本来面目。”这是一个精辟的见解。回顾五四以来的散文创作,有的从旧文学脱胎而来,文言气息较浓,有的过于强调地域和乡土特色,常常夹有生涩的方言土话,还有的盲目崇尚欧化,这就更不可取了。李广田的散文没有这些弊病,全用朴素纯净的白话写成,实在难得。《野店》开头便是这样的句子:“太阳下山了,又是一日之程,步行人,也觉得有点疲劳了。”真是干净明快,无可挑剔。又如文中写到旅客喜欢谈论新闻:“说是新闻,其实也不全新,也许已是多年前的故事了,传说过多少次,忘了,又提起来了”,这番叙述转折很多,但和那种冗长的“欧化”句式毫不相干,充分体现了汉民族语言灵活自由的特色。不用多说,《野店》的语言正说明作者在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者他的创作主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