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匆匆》赏析

(2025-06-20 18:37:42)
标签:

文学评论

散文诗

匆匆

朱自清

《匆匆》是一首文情并茂,寓意深邃的散文诗。作者以绵密细致的笔触,系情于物尽情地抒发着内心的感受,创造了独特的意境,令人感奋,启人深思。
朱自清是个擅于从客观事物捕捉形象,以抒发自己主观情愫的诗人。燕子来了而复去,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这本是人所习见的自然现象,但诗人触景生情,从中联想到自己年轻的生命,默算二十四年八千多个日子的行踪,追索着生命的价值,发出了惋惜的喟叹。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年青人必须珍惜光阴,万勿使其错过,《匆匆》的主旨,便在于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但作者在抒发这一感受时,并不作枯燥无味的大道理讲述,而是把自己特定环境里的感兴,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便抽象转于具体,思绪化形象,使人不由得不随着作者的思路去对人生问题作深入的思考。
作品开端寄兴于燕子、杨柳、桃花的抒写,还只是点题。为了使内心情意表现得更集中、更丰富、更强烈,在《匆匆》里,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去捕捉那“匆匆”的影子,以拟人的手法,把光阴的象征——太阳,写得活灵活现。那太阳简直就像是一个性格活泼、步履轻捷的青春少年,他来去是那样地轻悄匆忙,在你稍一转动之间就过去了,日出日落,来去匆匆,光阴本是无情无踪的。但“太阳他有脚”,诗人正是扣住这“脚”,把时间这个空灵的对象写得新鲜活脱,使无情之物显得充满人情。那人格化了的太阳,实际上是直接沟通诗人心灵深处的动人形象,诗人借助它抒发了自己在特定环境里特殊的思想感受,将篇端开拓的意境予以深化。
在《匆匆》里,鲜明的比喻和对照,起了有力烘托内在潜思的作用。作品开头便以花木新陈代谢和人类生命对照。冬去春来,花木有谢而再开的时候,而人的青春呢?却是一去而不复返。相对于万古长存的宇宙,人的生命是十分渺小的,“针尖上的一滴水”和“大海”,这两个鲜明的喻语,确是把两者的差距形容透了。但唯其渺小更应珍惜,因为稍一轻忽,便要消失在无垠的时间长流里渺无踪影。接着作者进一步把自己的生命流和大自然的时间流更具体的对比,以“被微风吹散了”的“轻烟”和“被初阳蒸融了”的“薄雾”,来譬喻自己过去的日子。“轻烟”与“薄雾”言其空虚飘忽,不务实际,把“徘徊”与“匆匆”形象化了,从而表露了不愿虚度此生的心愿,《匆匆》的题旨就是在大自然的时序匆匆和一己之生命的匆匆对比中展现开来的。
《匆匆》篇幅短小,构思新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连接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在最后一个层次里,作者又以“我能做些什么”?这一反问句式,把情节进一步发挥,以一连串发问句,追踪自己生命的痕迹,反省着“过去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呼应开端。通篇只有六百来字,居然用了十一个发问句,在一连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设问中,表现了一个微妙的内心世界。
《匆匆》全篇情调是健康向上的,诗人绝不是观花溅泪,望柳伤春,而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对时代的感受。在作者不断追问、反问、责问中,可以看出他是在深深不满于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不甘虚掷光阴匆匆而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渐》赏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